创新驱动 让百姓生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2016-11-14 15:40 浙江之声

打印 放大 缩小

排队人多、见专家难、来回奔波……“看病难”成为百姓共享健康事业发展红利的阻碍,“互联网+”则拉近了患者与优质医疗资源的距离。

浙大一院今年推出了全国首个公立三甲医院线上院区——“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平台汇集了12个科室的124位专家,患者只需通过手机、iPad、个人电脑,就能与专家名医“面对面”远程门诊,预约检查。

有了这个平台,家住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的陈春霄老人只要到社区服务中心,就能看病:“我觉得比以前要去排队要挂号手续要减少很多,方便病人,特别是老人、残疾人。”

为了让患者看病付费不用排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还成为全国第一家移动支付试点医院,连医保都可以用手机支付。

根据《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浙江将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80%以上的县(市、区)实现基于该平台的全科签约、预约转诊、区域诊疗、远程医疗以及医疗机构传染病、慢病实时报告等功能。

堵车是困扰市民的另一大问题。打开手机app查看目的地位置,并设置导航路线,这已成了许多人出门前必做的功课。大数据与交通出行的深度融合,让出行变得更为合理。阿里云和富士康等13家企业联合开发的“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使人工智能管理城市成为了现实。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介绍,目前杭州仅涉及交通的视频摄像头就有5万多个。如果由人工一一查看,需要15万个交警。而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分析完所有视频。

“有很多视频,很多数据不是单纯标准化,我们把它变成标准化,我们就让机器去替代交通民警的决策,变成城市决策数据,最后影响到红绿灯,影响到交通干警城市交通的指挥。”

如今“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已在萧山区市心路开展试点,通过对车辆行驶轨迹、车流量、红绿灯时间等相关的数据分析,对红绿灯时间进行实时调节,减少拥堵的产生。试点路段车速平均提高了3%到5%,最高达11%。

浙江省域高速公路路网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利用手机大数据对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状况的实时检测,每3分钟更新一次。投入使用3年,系统已经可以成功预测出未来1小时内高速公路各个路段的通行状况,准确率达到91%以上。在今年国庆节之前,我省已经为出行者提供省内七条高速公路的实时运行情况和预测情况查询服务,总里程达1300多公里。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购物的结合,则让“买买买”的过程变得透明和轻松。“双十一”期间,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看到商品的含糖量、卡路里、脂肪、蛋白质等成分和数据,还可以体验无人机送货上门的服务。而有了VR技术,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拥有真实的逛街体验,穿梭在货架之间选货,并完成支付。支付宝VR技术专家王林清:“用户可以看某一个地方,凝视个一段时间,它会相当于做了一个选中的操作。”

如今,浙江已成为“不带现金也能出门”的地方。以杭州为例,98%的出租车都支持移动支付,超过95%的超市和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宝结账,22000家餐饮店可用支付宝埋单。不仅如此,支付宝生活平台上还能实现50多项城市服务,基本覆盖了人们缴纳水电煤气、交通违章缴费和小客车摇号等常见事项,甚至连结婚和离婚登记等手续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希望用技术驱动,让这种金融服务平民化。他的意义已经超过金融本身,希望帮助打造智慧城市。”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