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之创新发布会上,溢思得瑞科技创新集团“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亮相。在全球科技行业的最顶级盛会上正式推出“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标志着溢思得瑞集团在全球协同创新创业领域迈入了全球一流行列。
溢思得瑞集团副总裁韩正平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溢思得瑞“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成立三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创新平台亮点多,创新成果引领行业趋势
据介绍,溢思得瑞集团“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 秉承着“深度合伙制”、“颠覆式技术创新”和“全球化视野”三大核心理念,通过有效整合“新技术+新人才+新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融结合,将打造创新型企业当成产业来经营。
与传统的创新创业相比较,溢思得瑞“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注重构建连接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和政府资源的系统化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调配和支撑,从广撒网的“捕猎式”投资演进到全生命周期呵护、成功率极大提高的“牧场式”投资,重点打造闭环产业链条;在此生态之下,资本的注入和技术的积累呈现持续迭代,资本的退出跑赢技术的颠覆,而企业也随着技术的更新而“漂移”,从资本投入到技术研发再到市场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溢思得瑞集团“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由创新研究院、溢思得瑞基金、全球创新创业基地和人才中心四大核心单元组成,其中创新研究院作为顶层设计,全面主导创新方向,在创新项目选择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聚焦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好的“蓝海”项目;溢思得瑞基金采用创新的四步风险分解控制机制,从立项之初的研究院+创新基地主导,到孵化基金、加速基金、产业并购基金,通过从立项到落地壮大以及退出等不同阶段的分解,全面降低资本风险;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基地采用产、投、研相结合的模式,明确了从项目挖掘到资本介入再到研发项目落地的发展路径,同时配合集团Idea Labs筛选输入的海外项目;人才中心包括创新创业学院、国际人才交流基地与双创拓展基地,通过利用与国内外顶尖大学合作,积极培和引进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和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提高孵化项目的创新领导力,完善和丰富了地区产学研结合模式。这样的创新组织架构可以说覆盖了“科技研发—金融投资—项目孵化—人才供给”的全产业链条,通过这四个单元的互相协作,以体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将“核心技术快速产业化”的目标。
“互联网之光”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溢思得瑞“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创立三年来,获得了国内外政府、创业团队与合作企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目前已在中国、加拿大、美国建立了12个创新实验室,汇聚了500多名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其中不乏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在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渥太华、洛杉矶、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等全球24个城市建立了全球协同创新基地。3年3个国家24个城市布局,这是溢思得瑞“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向全球科技创新交出的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已孵化推出22个项目成果,其中19个项目在国内实现落地,这些项目涵盖工业智能化、大容量存储、大数据和芯片设计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领域。在工业物联网安全领域推出了USB保护项目,该项目由世界顶级的白帽子安全专家领衔研发,针对USB攻击、USB病毒侵入等工业网络遭遇的主要攻击进行有效防护,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主研发全闪存大容量存储服务器,拥有M.2高密度闪存模块等多项创新专利,与业内目前产品相比较性能提高20倍;在芯片设计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安全威胁,自主设计了闪存控制芯片3.0和4.0,智能安全视频芯片,窄带广域物联网通讯芯片以及以太网安全交换机芯片。
从全球科技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网络安全等领域是目前全球科技行业的重点发力研究方向。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BAT、IBM、微软等全球知名科技企业,也正在围绕着这些技术方向进行布局。
创新平台再升级,中加产业园等建设全面启动
会上,溢思得瑞集团还全面阐述了“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的升级版,将以24个全球协同创新基地为基础,围绕正在布局的中加科技产业园、中澳科技产业园、以及溢思得瑞科技产业园,并且推动目前已经孵化的项目成果与产品解决方案进行集成整合、构建了风险控制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物联网中心三中心的服务平台,与各地政府、企业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协作,全面服务于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物联网大数据和智慧城市运营等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为了配合“全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升级版的实施,溢思得瑞集团已经从顶层设计、商业模式、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等方面完成了部署。随着11月上旬和四川省政府、贵州省贵安新区的相继签约,溢思得瑞全球协同创新中心全面启动了中加科技产业园、溢思得瑞科技产业园建设,将深度融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产业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