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与马云“撞脸”,江西吉安永丰县9岁的农家男孩范小勤在网上爆红。据报道,“小马云”家是典型的农村困难户,政府资助是全家人最重要的生活来源。因路人抓拍而莫名走红后,范小勤遭到商业追逐,怀揣着各种目的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这个偏僻的村子——有人是真心诚意献爱心,也有人是为实现自己成为“网红”的野心,试图利用范小勤打广告、做营销、搞直播,把他架到镜头前进行消费。面对突如其来的纷扰,范小勤的父亲范家发很无奈,他表示并不想“兜售”什么,他更希望孩子能认真读书,“起码将来能当起一个家”。
网络时代,事件传播的威力有时候比传统媒体渠道更加强大,将一个人推上热搜,有时候一台手机、一个账号、一张照片就能搞定。而传播量激增的背后,又往往是商业力量的暴力介入。从“小马云”被消费,到近日炒得沸沸扬扬、引发极大争议的所谓“蕾力CP”事件,都是小小孩童被拉入舆论旋涡,绑上商业战车,开发着身上的“附加值”。有人说,这些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斑驳陆离的人性切面。一轮轮炒作,对“吃瓜群众”来说只是过眼烟云,但对事件中的孩子来说却绝非幸事,说到底,不挑战道德和伦理边界,理应是所有传播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