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精英通吃”之后?

2016-12-16 09:08 广州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网络文学有活力和魅力,但如果到头来,成就的只是个别“作家富豪”,或者说落入了一种“精英通吃”的窠臼,那活力也会很快丧失。

《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盗墓笔记》《锦绣未央》等“IP”影视剧的热播,让作为原著作者的网络写手一下子变成了“高收入群体”。但媒体的调查显示,网络写手的收入呈现出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高的一个月可达几十万元,低者则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

网络文学“IP”丛生和“网络作家榜”呈现的“造富神话”,都给人一种网络文学扬眉吐气的感觉。但是,在“网络作家榜”上动辄千万元级别的收入背后,是绝大多数网络写手们宅于蜗居之地,夜以继日地码字,却难以养家糊口的现实。当初网络文学以反精英化的姿态登场,而今“网络作家榜”上大神“霸位”,似有重回“精英垄断”的架势。

在知识垄断、信息垄断和教育垄断的时代,精英高高在上,主导着话语权,也几乎垄断着“写作权”。但是,在信息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大众有各自的旨趣和偏好,也有各自表达的权利和空间。网络文学“恢复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阅读和写作梦,打破了精英写作的垄断状态,掀起了一个大众写作的时代,天生就携带反精英垄断的基因。

如果说传统文学更像是精英化、个人化写作,是作者本位,与读者有一定的距离感,那么网络文学则更像是大众化、草根化写作,是读者本位,与读者的距离更近。据说网络写手们整天挖空心思琢磨的就是如何写出那种名叫“爽文”的“爆款”作品,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帮助人们“杀时间”。这种定位对于传统作家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且不说记录社会变迁、剖析民族心理、刻画复杂人性之类。“杀时间”的说法也太不够高高在上了,但网络作家们就是这么忘我地为网民服务。

不过,今天的网络文学日益流露出精英化的端倪。比如,网络文学作家收入呈倒金字塔状,最顶层的占据了90%的资源:稳定且数量可观的粉丝,故事性强的作品,笔名的品牌效应,影视、游戏等改编的纷至沓来……再比如,“推文大V”“老白”在网络文学评价中可谓一言九鼎。种种迹象表明,网络文学内部正在进行“精英再造”,甚至是精英秩序的重新固化,从而背离了其“本性”。

网络文学的勃兴是文化繁荣的表征,网络作家的体面收入也是知识价值的体现。不过,网络文学的活力和魅力所在,恰恰是其大众化的本色,如果到头来,网络文学成就的只是个别“作家富豪”,或者说落入了一种“精英通吃”的窠臼,似乎也不是什么幸事。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