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新型知识分子的创新创造

2017-04-18 09:03 光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知识付费”的到来,让诸多“知识网红”异军突起。他们是新媒体知识传播变革中的弄潮儿,自身拥有扎实功力和系统知识,精通个人IP包装和运营,能够准确把握受众需求兴奋点,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汇聚优质用户资源。这些互联网平台中的知识精英,正以他们通俗、风趣而高效的方式,为粉丝奉上别具一格的知识盛宴。

这群新型知识分子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感悟?“知识付费”已经来了,“知识网红”时代还会远吗?

“爆款”专栏缘于12年历练

李笑来、马昌博、马薇薇、胡渐彪……这些活跃于喜马拉雅FM、得到、视知TV等网络视听节目、社交平台的“知识网红”,在各自领域拥有不俗的成绩,具备“网感”和个性化特征,以最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方式送达信息。

2016年7月,壹读传媒前CEO马昌博创办了以“知识解释”为标签的视知TV,短短半年多,旗下就拥有了6个短视频产品矩阵和超过500万粉丝。马昌博作为一名资深记者,擅长把枯燥的文件语言等转换成公众语言。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公众信息需求,马昌博认为“解释清楚一件事情”更具有长久价值,社会从来不缺乏掌握知识的人,但公众需要自己能看得懂的知识。

通过向公众提供优质内容,畅销书作家、天使投资人李笑来收益颇丰。自2016年7月份以来,他在得到APP上开辟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订阅用户数已超过14万,按照199元/人的订阅价格计算,流水近2800万元。

“爆款”专栏如何炼成?李笑来于2005年开始公开写作,他说“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写得好”,他的成功也缘于12年的历练,每天3000字,这些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马薇薇,一名活跃于《奇葩说》《一票难求》《黑白星球》等脱口秀节目的80后,在《奇葩说》第一季中问鼎,靠口才收获了众多粉丝,被网友称为“温柔一刀”“金句女王”。如今这位专业辩手已成为一名创业者,身为米果文化创始人、副董事长的她表示,在向受众提供内容时,除了要注意专业性之外,还需要把握受众的真实关切,能够按照他们最易接受的方式说话,也就是他们提倡的“把握输出端,打造最友好的用户界面”。

当渠道和信息喷涌而出,受众愈发需要精细化的信息服务,优质内容的价值日趋凸显。对于巨额的知识红利,李笑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转化率高的知识创造者,而不是“网红”,“毕竟我没有庞大的粉丝数量”。

作为一名“知识网红”,锤子科技CEO罗永浩的数据同样惹眼。在“一块听听”做1小时线上演讲,收入80多万元;开通微博问答17天,赚了8万多元……4月初,他又加入得到APP,成为一名付费订阅专栏作者,虽然专栏《罗永浩·干货日记》尚处于预售阶段,但截至4月10日已预售出1万余份,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优质知识让人见贤思齐

为了能在“知识付费”时代胜出,“知识网红”在不断探索尝试,通过创新和变革当前知识传播模式,希望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彩的内容。

在网络世界里,米果文化创始人、CEO胡渐彪是一位知识产品创作商。他们打造的新品《小学问》上线首日付费订阅用户超1.5万,当日销售额破300万元。在他看来,优质的知识产品要以用户需求为产品骨干,以用户习惯决定产品的调性与传达形态。胡渐彪称,面对独特的技术需求,生产者要有“解构—重组知识”的能力,更要有“演绎知识”的能力,知识付费开启了用户全新的知识吸收方式,也开启了全新的生产专业。

在演绎知识方面,视知TV致力于让“知识看得见”,他们把专业而晦涩的知识,转换成图片、漫画、视频等一切生动清晰的形式。马昌博给出了一个公式:社会情绪+知识痛点+应用场景,三者巧妙结合。他举例说道,夏日临近,点开《女子力科学说》,爱美人士即可通过3分钟动画了解让人瞬间变白变美面膜的危害等信息。

“从创造者角度看,知识红利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竞争中来。若想胜出,便要更好,如果不能长期提供优质内容,将会被用户抛弃。”李笑来认为,“知识付费”市场机制一旦形成,人们将不会再为劣质内容买单。

在李笑来看来,知识红利的增加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知识网红”的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见贤思齐。“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交,被教育者在优质内容的熏陶下,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也在经历系统升级。”他说,广大网友一直在进步,他们中间甚至会出现下一代精英。而当更多的人去关注、尊重、创造知识,互联网中充斥的低级、恶俗内容,则会逐渐被取代,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

在“知识网红”不断涌现的当下,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个更加专业垂直、转化率更高的‘知识网红’时代即将到来。”对此马昌博谈到,罗振宇等“知识网红”通过知识分享得到认可、获得收益是件好事,他希望更多的知识传播者、解释者、翻译者能够成为“知识网红”,为大众提供更加精细、多元的知识养分。(光明网记者 高灵杰)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高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