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推门而入”圆明园 数字技术“复活”万园之园

2017-04-19 08:19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上下天光

方壶胜境

圆明园,万园之园。可惜,1860年,英法联军一场大火,使盛景毁于一旦。今年是圆明园建园310周年,清华大学教授为圆明园送上厚礼。昨天上午,清华大学宣布,历时15年,该校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带领80余位专业人员,利用数字技术使圆明园“重生”,大家通过一部手机,即可穿越康乾,畅游盛景。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朝百余年建设,终成万园之园。无奈,强盗火烧,今日已难亲见盛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和80余位专业人员,历时15年,遍览万余历史档案,拿出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借助数字技术,造出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重现6段历史分期中的120组时空单元。此前,一些影视剧中,也曾出现过圆明园的景致,但在郭黛姮看来,真实度并不高。影视作品中的场景有的是根据乾陵四十景图而来,并非完整原貌;有的则是想象虚构。今年已年过八旬的郭黛姮,是梁思成的弟子,她谨遵恩师的教诲,遵循“尊重历史,力求真实”的原则复原圆明园。目前,复原景区已达全景的60%,一柱一梁,均忠于史料。

令郭黛姮遗憾的是,由于史料缺失,再加上圆明园不少遗址被办公用房或是学校占用,难以进行考古,因此,一些景致的复原工作目前尚无法展开,未来将依据最新的考古成果,努力扩大数字复原的研究范围。

研究团队从历史、人文、建筑技术、园林种植等方面开展基础性研究,在勘查、测绘、研究已有考古发掘成果的基础上挖掘史料,结合《圆明园内工则例》《内务府奏销档》《起居注》《穿戴档》《御制诗》的记载,研究圆明园中各类人物及其活动特点,力图重新发现圆明园的造园特点。据统计,团队遍览的历史档案达10000余件。

现在,只要打开手机,关注“数字圆明园”微信公众号,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穿越”至康乾,游览圆明园。在公众号中回复正大光明、海晏堂等关键词,可身临其境,360度游览景区;周边的建筑,也可推门而入,遥想皇帝当年理政、游园之景。

5月18日,中国园林博物馆将展出“数字圆明园”相关成果。未来该团队数字复原技术还将用于复原开封古城等景点。

复原故事

复原精度达到毫米级

研究人员结合1933年、1965年、2002年地形图,查找了圆明园山形水系的变化状况,利用圆明园的样式房遗图、当时的书画作品、圆明园的文献档案等,分析园中每栋建筑的造型特点、景区空间构成,在此基础上,启动“数字圆明园”项目。

该项目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与传统建筑技艺融合,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圆明园原貌。

每复原一个景区就有10多道程序,包括遗址信息精确采集与记录,文献资料精细研读,样式房建造技术分析,残损构件的虚拟拼接等。每处建筑都要从内部结构做起,柱、梁、斗拱、椽子、门窗、瓦件、吻兽等都要求三维建模,彩画则要按照不同的时代风格绘制。

一座山的高低、一池水的广窄,一棵树的品种、种植位置,乃至一块匾的名称、字体、颜色都要进行一一推敲,结合史料严格论证。

例如圆明园后湖西北岸“上下天光”景区,研究人员复原了乾隆初期、乾隆中期、道光中期、咸丰时期等不同时期的多幅图景。

“上下天光”是赏月宴饮之所。从四十景图上看,乾隆初年其主体建筑是上下两层四面通透的敞厅,二层带有宽大的平台,楼前月台入水,曲桥卧波,蜿蜒百尺。咸丰年间一道圣旨中记载:“上下天光天棚加进深,换柁板拉。”由此推断,那时主楼前已经加建了一个用于遮挡阳光、雨雪的天棚。经过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样式房图档中一张没有任何标注的设计图,正是“上下天光”主楼前搭建天棚的设计图。

研究成果还反哺园区保护,西洋楼的木栈道就是郭黛姮团队根据历史上的游园路线做的规划设计;他们还把考古发掘的碧澜桥残余构件做了数字扫描,在电脑里完成拼接,并据此复建碧澜桥,这在世界上也属首创。

据郭黛姮透露,现今西苑医院附近的圆明园大宫门也具备恢复的可能性,目前正在依据复原结果做设计方案。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