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试点社区医院互联网药库

2017-04-24 08:04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取消社区医疗机构的药房,通过互联网虚拟药库增加药品存储量;医生开出电子处方后,患者可在家等候药品上门……这样的药品供给方式正在石景山区开展试点,并将于今年年底在全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开来。

取消药房 虚拟药库丰富药品品种

4月21日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石景山区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这里的药品品种从以前的四百种增加到了近千种。而这样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药房托管”和“虚拟药库”。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华润药业签订了药房托管协议,取消了机构内的药库和药房,成立药品配送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虚拟药库”。医生通过互联网可查看该配送中心的所有药品储备情况,并根据患者需求开具电子处方。

“事实上,就是把药品配送企业变成了社区的药品储备库。”石景山区卫计委副主任杨纪锋对北青报记者说,“受限于社区医院的空间和人力,以前社区医院只能存放四百种左右药品,现在社区可为居民开的药品达到了近千种,而且也不用担心人手不足、储存药品空间不足。”

取消了药房,原来的药师会“下岗”吗?杨纪锋介绍说,药师们已经实现了分流和转岗。“石景山区社管中心成立了药事监管中心,一部分药师在这里从事药事监管工作,促进社区机构合理用药,加强药事服务工作,还有一部分药师加入到了中草药房,弥补此前的人手不足。”

据悉,这样的模式石景山区已经开展了三家试点,分别是八角、广宁、五里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们与三家大型的药品配送商,包括嘉事堂、华润、国药控股签订了托管协议,目前药品配送运行顺利。今年年底前这一模式将在石景山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

送药上门 患者足不出户拿到药品

取消了药房和药库,患者如何取药呢?北青报记者在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原本的药房变成了“药品配送站点”,四个药架上储存着社区常用的一些药品,负责托管该社区药房的华润药企的执业药师正在为患者拿药。

药师张翔介绍说,医生开出处方后,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药品配送站点会收到电子处方,如果是药架上有的常用药,可以当即为患者取,如果站点没有,药企会在4小时内送达,紧急药品2小时内送到。“药品送到社区后,根据患者的需求,可以送药上门,也可以由患者到社区取药”。

“由于在社区拿药的患者多是签约患者,医生对患者的情况很熟悉,对患者的用药需求也比较了解,可以预判需要哪些药品,所以多数情况下,早上8点前就把当天需要的药品配送齐了。”杨纪锋对北青报记者说。

据悉,目前石景山区正在试点的三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开展了配送服务。已经配送完成到家56笔,配送到机构1153笔。“提出配送到家服务的一般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很多老人还是愿意到社区与医生面对面交流,除了看病之外,还有一些健康咨询等等。”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郝春怡说。

短缺专柜 保障社区慢病用药

医改之后,社区可采购大医院的所有药品,石景山区社区医疗机构的105种4类慢病用药目录与医联体核心医院完全对接。为了避免这105种慢病药品中有一些不常用却又必备的短缺品种供应不足,石景山区建立了社区短缺药品上报制度。统筹了石景山区三家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药品资源,并在嘉事堂京西物流基地设立了“慢病短缺药品专柜”。

4月21日中午,北青报记者来到嘉事堂京西物流基地看到,这里正在进行着药品的入库出库。据工作人员介绍,京西物流基地储备了20万余箱药品,有整箱派发的,也有为社区专门提供的“拆零服务”,有些专柜外还特别标明负责配送的社区名字。

“慢病短缺药品专柜”就设立在这里的二楼。北青报记者在短缺专柜看到,尽管专柜面积不大,但囊括了26种短缺药品,包括卡维地洛片、盐酸多塞平片等。“26种是目前的入库品种,根据市场情况,也会实时变动。”嘉事堂药企负责社区药品配送的经理姚小敏介绍说,“保障105种慢病药品的稳定储存,这个专柜目前定向给石景山区的社区医疗机构使用。”(记者 张小妹)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张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