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铸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2017-06-09 18:28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李斌、倪元锦、盖博铭)

一项项新成果让人眼花缭乱,一个个高科技领域蕴藏着无限动能……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走进第二十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触摸科技革命的脉动,感受新兴产业孕育的无限活力……

“能站起来,心情就不一样”——北京科博会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向标

“能站起来,心情就不一样,感觉好多了”“不吃力,不过要掌握好平衡”……

6月8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号展馆内,因工作负伤截瘫14年的黑龙江省黑河人付彦军试着穿上一套从腰到脚都武装起来的设备,双手拄拐,不仅能站起来,而且能在这款名为“双足型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帮助下往前连着走了10多步。

这神奇的一幕出现在北京科博会上,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人们争相拍照。

“我们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得到了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的支持。”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静说,企业正在做临床试验,申请医疗器械证书,一旦投入市场,将帮助截瘫、偏瘫、脑瘫甚至人工关节置换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从医疗机器人到家庭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设备,人工智能成为本届科博会的最大亮点之一。

20年前创办的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是折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窗口,也是反映高新技术走向的风向标。

“我们要感谢科博会。”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技术,曾多次在科博会上亮相,不久前成功入围印度全国虹膜身份认证体系,助力采集数亿人口的虹膜。企业创始人王晓鹏博士说:“公民的身份信息和隐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技术。”

北京国际商会新闻宣传部部长李永说,科博会创办20年,为企业提供了窗口和展示平台,许多大企业都是从这里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逐步发展壮大的。“现在参展的成长型企业比较多,谁敢说新的传奇式高科技企业不会再出现呢?”

“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加速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数字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大国和第二大知识产出大国。2016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5500亿元,比2012年增长50.5%;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打破国外垄断的中微子探测光电倍增管、自主研发的太赫兹探测器……作为参展的中央企业之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展品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集团出台了‘科技创新改革指导意见20条’,鼓励多出创新成果、多出转化效益、多出精品工程,已经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与安全环保部副主任翟利鹏说。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只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一代高铁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继高铁之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另一张亮丽名片,国产掘进装备突破大于12米盾构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总的看,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表示。

“科技创新就像挖山一样,要有一种愚公精神”——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中国正在路上

C919大飞机模型、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模型、送货无人机、脑电波设备……科博会上,公众在一件件展品前流连忘返,或仔细观看,或积极体验。

中关村创新创业成果展区内,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硬件、新材料等领域一批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颠覆性的前沿技术和项目集中登台。其中,一款红色的导盲“头盔”,格外引人注目。

这款由达闼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首款云端智能导盲机器人,将云端“大脑”和5G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通过传感器和实时操作的终端设备为视力障碍人群提供人脸和物体识别、路径规划、避障等服务。

“科技创新就像挖山一样,要有一种愚公精神。”已是第三次创业的达闼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晓庆说,“未来30年人类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而云端智能机器人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黄晓庆的梦想,就是未来5到10年,每个家庭都能拥有“家庭保姆”式的云端智能机器人。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我们正在路上”——启动科技创新引擎,推动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中国正在路上。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李斌、倪元锦、盖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