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还是当AI化的人?郝景芳 李开复有话说

2017-10-30 08:15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人在此岸,AI在彼岸,对彼岸的遥望让我们观照此岸。”

近日,小说作家郝景芳的新书发布会《人之彼岸》在北京举行,郝景芳与创新工场董事长暨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大众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一切仅仅是郝景芳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探索的开始。活动当晚,郝景芳还发布了面向AI时代的共享教育项目“童行”计划。“我们希望在AI时代让教育为人赋能。”郝景芳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思辨

当人,还是当AI化的人?

科幻人文小说《人之彼岸》探讨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书中包括6篇小说,在故事里郝景芳想象人与AI共处会产生的种种情况,其中也包括人类与机器伦理的模糊地带。

这本书中,郝景芳给想象中的智能体赋予中文名,并将AI融汇在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里:创业者任毅把自己分成多个相同的“自己”,便可以同时兼顾多场活动和约会;名为陈达的智能管家,“目睹”了主人林达被谋杀……“智能产品正在变得更加智能,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也许你就再也无法分辨谁是人,谁是AI化的人了。”郝景芳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希望在这本书里探讨,当真正高度智能化的AI融入人们生活的时候,人类会觉得当人更好,还是当AI化的人更好?

和传统的作者写小说不同的是,除了科幻故事,这本书还包含非科幻的思考。郝景芳将两篇理解人工智能的科普干货安排在书的最后,用更科普的表述讲解了算法是怎么回事、人工智能与人类有何差别、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和教育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在本书里面我还写了两篇科普文章,把我自己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写了进去,也让大家更加安心一点。”郝景芳在现场表示。

预测

AI时代

孩子需要“通识”教育?

而这本书,只是郝景芳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作品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AlphaGo与人类对弈的新闻引发全球讨论,人人都感受到AI正在成为话题。多数有识之士把讨论集中在工作被机器替代、算法大数据等话题上,但郝景芳则更看重自己能在当下做什么。于是,在近两年的深思熟虑和策划筹备之后,她的共享教育项目“童行”计划上线。这项为3岁至6岁小朋友开发的通识启蒙课程,目的是培养孩子在未来AI时代所需要的能力。

在郝景芳看来,AI时代更要求人的创造性以及全球视野。“为了让孩子更加适应未来AI时代的社会需要,我们认为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沟通力、思想力和创造力,塑造孩子创造性的独立人格,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加适应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故此,在“童行”计划课程中她和研发团队设计了5个维度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如何看待世界、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并邀请了25个领域的知名领航人为小朋友提供面对面的分享。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对话

“把一个知识领域挖掘得非常深,并且学会创造”

活动当天,作为嘉宾,李开复为到场的小朋友和线上观众讲解了他所理解的人工智能。在活动后,北青报记者就AI时代和教育等话题对两位嘉宾进行了访问。

问:您认为在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时代应该怎样学习?

李开复:在未来,工作的领域里不仅有机器人还有人工智能,我们要让自己有竞争力,还是应该挖掘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交叉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很会听话,并且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如果我们也只会听话,是没法超越机器人的,我们要把一个知识领域挖掘得非常深,并且学会创造。

问:近期的新闻是, AlphaGo Zero利用新型强化学习的模式,在3天的自我训练中,以100:0的成绩击败前一代AlphaGo,对此您怎么看?

李开复:首先可以看到两点:第一就是AI的进步比我们想象的快很多,速度很惊人。但第二点,我们不要就此认为人工智能就可以无中生有学会任何知识,毕竟围棋是一个有很高确定性、必然性、结构性的游戏,这是算法很容易学习到的。但我们在生活中仍然会碰到很多不确定的事,这未必是现阶段AI能做好的,这也是AI未来的探索空间。第三,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顶级技术上,欧美国家还是远超过中国的。虽然我们有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也有很多好的人工智能产品和创业,很多技术公司也很厉害,但是在最顶级的科学家方面比美国还是有差距,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

北青报:无论是科幻故事,还是知识梳理,《人之彼岸》探讨的人工智能主题都切中热点。你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对这个领域产生关注?

郝景芳:这本书中有的故事是从2013年就开始创作的,那个时候我并不会知道2016年有AlphaGo这样的事件产生。切中这个热点是意外,但我观察到,人工智能变成很热门的话题,也有产生各种威胁论的声音,所以我想如何能让大家对人工智能多了解一点,减少一些恐慌。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一个答案。

北青报:书中你讲大量的场景设置在中国,并且让它参与中国式的社会生活,这和我们此前看到的西方AI题材的电影和小说都不一样。

郝景芳:这本小说集中写了很多中国场景,我想如果真的有人工智能在中国诞生,我相信企业一定会给它取一个中国名字。大家觉得有些奇怪,是因为我们之前只看过外国电影,脑海中想象不出来中国的人工智能故事是什么样的。但如果从现实生活出发,想象我们的生活加上技术的改变,是可以创造出本土的科幻故事的。

北青报:你的这本书只是对AI时代探索的起点,今天的“童行”计划中你提到通识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类似的概念并不陌生,为什么你觉得在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把教育项目放在这样的能力培养上?

郝景芳:其实不管未来是什么时代,我们相信这些教育理念是对孩子有好处的。但过去大家都认为提到通识太过阳春白雪,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够拥有一项技能就可以找到工作,不需要通识。比如学会记账,就可以当会计。但在未来如果只有狭窄的手艺可能不能找到很体面的工作,所以我们需要触类旁通的综合能力和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张知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