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联手今日头条"互联网+救助寻亲" 帮助3000名走失者回家

2017-11-10 10:14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1月9日,民政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重点介绍了“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以及今年以来全国救助寻亲工作基本情况、主要成效等。自民政部与今日头条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合作以来,双方已经成功寻亲3000例,帮助3000名走失人员成功回家。

在日常救助工作中,各地救助管理机构与走失人群接触的机率较高,每年都会救助大量的疑似走失、被拐的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和疑似精神障碍、智力障碍人员。与此同时,许多走失人员的家人也经常到全国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寻亲或寻求帮助。

2016年1月,民政部开发启用了全国救助寻亲网,作为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发布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寻亲信息的网络平台;同年7月,民政部与今日头条探索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合作,全国1976个救助管理机构在救助疑似走失、被拐、被骗人员时,可以免费借助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的海量用户和先进定位技术,选择在走失地、口音地、户籍地等特定区域向手机用户推送寻亲信息,精准、高效帮助受助人员与家人团聚。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救助管理机构已全部依托全国救助寻亲网和今日头条开展受助人员寻亲工作。

截至10月25日,各地救助站管理机构共通过今日头条发布寻亲信息14820条,成功帮助3000人回家,寻亲成功率达20.2%。

统计数据显示,在寻亲成功的3000名受助人员中,精神障碍人员为1361人,占45.4%;智力障碍人员为998人(含阿尔茨海默病327人),占33.3%;离家出走等其他情况人员为641人,占21.3%。按年龄结构划分,老年人为993人,占33.1%;未成年人为213人,占7.1%;其他成年人1794人,占59.8%。

针对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到互联网寻亲与传统寻亲的区别,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解释说,传统的寻亲方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来发布寻亲公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信息碎片化、仅限于本地区发布、发布时间有限等。

“在传统媒体受众有限、新媒体力量凸起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来拓展寻亲方式和寻亲效果,是对传统寻亲方式的一个突破。”上述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寻亲可以实时发布、长期发布,走失人员的家人足不出户便可以在网上快速检索大量的寻人寻亲信息。2016年7月,民政部与今日头条开展的寻亲合作,就是通过今日头条精准定位推送的方式,以受助人员的走失地点、发现地点等指定区域为圆心,来将寻亲信息精准推送到周边的手机用户中。

他介绍,双方合作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成功寻亲100例,至10月25日,已经成功寻亲3000例,“3000个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这个中间最快寻找到家人的是3分钟,走失时间最长的是57年,通过头条的推送成功返家。走失年龄最大的是94岁,最小的还是婴儿。”

上述负责人还提到了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安徽一名年轻人因高考失利、名落孙山,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导致离家出走几十年。后来,安徽的救助管理机构在日常街面巡查中发现了这名流浪乞讨人员,把他接到救助站,协助其洗澡、理发,保障其基本生活。由于这名受助人员疑似精神障碍,没有清晰的自我表达能力,救助站只能通过日常的生活照料和沟通交流来发现蛛丝马迹,查找身份线索。救助站根据掌握的身份线索,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并通过今日头条推送寻亲信息,成功帮助走失几十年的受助人员找到河南老家的家人。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参与到寻亲工作中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的合作,是对传统救助工作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救助寻亲效率,帮助走失人员尽早与家人团聚,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民政部门照料安置受助人员的工作压力,督促受助人员家属继续履行抚养、扶养和赡养义务。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继续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多措并举做好寻亲工作,依托公安机关加强对滞留人员的身份核查,加大与今日头条公司的合作,推动合作规模进一步拓宽、深化,同时还将会同一些互联网公司研究探索运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开展寻亲服务,并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社会共同关注、开展寻亲合作,进一步提高寻亲效率和救助服务水平。

附: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寻亲数据表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