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2月26日讯(记者 陶国琪)12月26日上午,北京市经信委、市科委等单位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并正式出台十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
12月26日,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图为发布会现场。千龙网记者陶国琪摄。
据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介绍,经过深入研讨论证分析,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十个产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并分别编制了指导意见。
据千龙网记者了解,十个《指导意见》立足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的根本要求,以创新驱动为导向,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眼于为产业升级定方向、立标准、指路径,回答北京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产业、重点发展什么技术、以及怎么发展的问题,为北京市产业的新发展提供“路线图”,为企业的新发展亮出“信号灯”。
每个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其中,整体发展目标为强调要全面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龙头企业,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在创新发展方面,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普遍达到3%以上,同时掌握一批国际前沿核心技术和先进工艺,突破一批战略关键技术。在企业培育方面,要打造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跻身国际前列的领军型龙头企业。
张伯旭表示,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发展高精尖产业是发展的一体两面。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促进首都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发展高精尖产业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实现疏解腾退资源的升级、置换、更新利用,才能够打破传统业态发展的路径依赖,创造新的供给,巩固和拓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成果。
此次系列政策的推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重点介绍了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业四领域的指导意见。其中,《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到,促进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突出增量聚焦,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成果转化优先承载地;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推进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应用。
《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推动北京新材料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布局,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重点集聚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产业承载重点集聚于顺义区、房山区。
《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超级计算等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显示,北京技术实现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未来将重点聚焦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九个领域,包括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壮大提升工程技术服务业;做优做强研发服务业;做精做深设计服务业;积极发展创业孵化服务业;着力培育科技推广与技术转移服务业;加快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持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业等。
许强强调,在促进和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北京市科委将抓好战略规划,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亦庄经济开发区与三城的对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创新体系,聚焦全球顶尖人才,在量子、脑科学、光电等领域建设一批新兴的研发机构等。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统计局、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交通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就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做出了相应解读。
相关新闻:
[受权发布]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