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心如何打造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支招

2018-01-24 11:20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齐向东  

郭田勇  

姚劲波     

颜丹平(大学官网资料图片)  

必须想方设法留住科创人才

北京,一个血液里早已流淌着科技创新基因的城市,正如当年中关村一样,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之下,北京的科创企业百花齐放、百舸争流。连日来,在市政协会议上,如何让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更加鲜明突出,成了市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齐向东委员:锁定重点行业和领域

市政协委员、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发展和创新的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必须要围绕重点领域实施突破,围绕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才能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先机。

实际上,北京具备科技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基因。在2000年以前,中关村以及新浪、搜狐、网易等三大门户的科技创新浪潮中,北京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中心。但在2000年以后,随着深圳的腾讯、杭州的阿里等一批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北京失去了独领全国科技创新的地位。

在齐向东看来,这是因为北京没有以已经形成的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更为聚集的科技创新中心。而杭州、深圳等地区的发展,也基于以阿里、腾讯等龙头企业为核心,聚集了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企业。

“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里的科技智力资源丰富,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方面有更大作为。”齐向东说,依托北京自身的龙头企业就够了,如果每个领域找10家以上规模企业做领头羊,给出相应政策,在他们的总部周边建设创新中心,北京就会出现上百个引领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群。

齐向东说,科技创新领域十分宽泛,北京想要建立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就需要锁定重点行业和领域。而从我们即将进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网络安全技术是核心技术,也是北京优势所在。

齐向东认为,在过去的发展中,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所以更偏向互联网应用的物联网是最容易突破的技术之一。而物联网采集和下发数据,数据产生智慧,就有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的应用。而安全技术则是这些技术发展的前提。

此外,齐向东还建议,北京的创新驱动应分三步走。第一,利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聚集企业力量,为企业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形成规模效应。第二,形成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创新中心集群,研究创新型技术,打造创新型产品,培养高端人才。第三,建立首都网络安全运营与响应中心,建设北京市网络安全大数据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和威胁情报,建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加强网络攻防演练,提升运营人员的实战能力。

姚劲波委员:要想方设法留住科创人才

“北京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好科技创新的环境。”市政协委员、58集团CEO姚劲波表示,人才是第一位的。

姚劲波说,北京并不缺乏人才,这里有全国最好的大学,更不缺乏顶尖人才,但是科技创新毕竟是“年轻人的产业”,所以这个行业需要源源不断地吸引最好的、最有创意的人才。与此同时,北京还要着重考虑如何留住这些人才。

“现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都在与北京竞争人才。”姚劲波说,对于人才的引进各个城市都有独特的优惠政策,其中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就业即落户的优惠政策让不少年轻人有了新的选择。而硅谷等一些国外老牌地区的政策,也正在与北京竞争人才。

姚劲波说,北京的现实状况是,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在北京奋斗,但会在30岁到40岁的黄金年龄段选择离开北京,这种人才流失于北京而言十分严重。

在姚劲波的调查中,子女就学、住房需求是导致这些黄金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很多人选择回归二线城市,多数是在孩子出生之后,或者是孩子需要上学的时候。”姚劲波建议,北京市应该出台更优惠的政策留住这些人才。

此外,姚劲波还表示,北京要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也应该在财税上对科创企业进一步扶持。他举例表示,期权制度是当下大多数科创企业为鼓励员工奋斗所设置的,但可能100个公司中都难有几家最后可以变现。在这个过程中员工要承担企业发展的风险,如何将这类所得从“薪资所得”改为“资本利得”项目,便可以以更低的税收来激发企业更多的创新动力。

郭田勇委员:科创中心建设需金融支持

北京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在市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北京有人才,有创新能力,但如果让这些企业聚集成规模还是要金融手段支持。

郭田勇表示,当下大多数科技创新企业是“人脑+电脑”的轻资产企业,无法办理抵押担保等业务。同时,新科技的未来发展前景大多不确定,且初创企业规模较小、信息透明度不够等问题,都成为阻碍初创企业融资发展的桎梏。

“科创企业的信息不透明,金融机构就不敢进入。”郭田勇说,虽然现在包括科创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数据很多,但都没有统一的平台加以整合,这并不利于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

他重点建议,希望市政府可以搭建针对科创企业的信息整合平台,正如工业企业可以不看财务报表,只看电表水表就能够判断企业运营状况一样,在科创企业的平台上,可以将工商部门手中的经营情况、财税部门的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生意往来的增值税发票情况等信息整合在一起。

“信息透明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得到贷款,也可以让政府更准确地掌握科创企业的经营情况。”郭田勇补充道。

郭田勇还建议,针对轻资产的情况,银行等金融机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知识产权评估、抵押无形资产等相关业务,进一步让北京的科创企业得到发展。而对于风险较高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引入如风投、PE等资金进入,建立多层次的针对科创企业的融资市场。

此外,郭田勇建言,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资本的进入势在必行,对于一些有前景的产业,资本进入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泡沫仍属正常现象,可能未来的巨头公司就会从中产生。但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为导向,不可盲从进入。

颜丹平委员:应不断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颜丹平表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应站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增加更多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北京的自主创新能力,也能让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

颜丹平举例说,美国的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从1919年开始在旧金山举办,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35个国家的地球科学家每年前往旧金山参会,旧金山借助该会议已成为地球科学的殿堂。颜丹平认为,如果北京举办更多国际交流活动,国内的科学家将有更多机会与各国专家学者进行思想“碰撞”,将激发出更多的灵感火花,推动国内科学新成果的出现。

颜丹平表示,冷泉港亚洲会议为江苏省苏州市成为“2016年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50强榜单”的第一名功不可没,浙江乌镇的互联网大会、杭州的云栖大会都让浙江的科技创新更上一层楼。颜丹平认为,目前北京虽然是科技创新中心,但面临的挑战很多,具体的推进措施尚不完善,国际地位也有待提高,“顶级的国际学术大会将推动北京在金融、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将提升北京的科技综合实力的形象,更将成为北京获取前沿科技知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增加更多的国际交流活动,颜丹平建议成立北京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协调委员会,由外专局、市发改委、市科委等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专家组成,编制相关发展规划,从高精尖产业中选取优势领域,发掘适合打造成永久性国际学术论坛的行业。此外,设立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专项基金,为科研交流提供经费的同时,简化国内科研人员出访的报批手续,让北京真正成为国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