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探路科技服务连接实体经济

2018-02-28 10:36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科技服务已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以下简称“开发区”)产业迭代更新、联通京津冀实现多维度产业对接的新支点。2015年, 京津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在开发区成立,希望以此平台为支撑围绕产业开展“高精尖”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分四批次入驻服务机构36家,组织服务活动累计649场,服务企业2.2万余家次,服务人数达4.5万余人次。开发区在“软”服务与“硬”产业之间的谋局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助力“一区”产业升级

2016年,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破茧。这个研究院是开发区为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引进的专注于新材料方向的产业技术型研究院,由多名国内外材料专家领衔。它同时也是公共服务平台的入驻机构。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和京东方展开合作,已将材料基因研究院的超声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了京东方的产品上。

目前,生物识别功能在智能手机中应用率极高,随着采用全面屏的柔性OLED手机市场占有率增加,电容式指纹识别芯片市场将逐渐消失,指纹识别芯片将由电容式过渡到超声式或光学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成功实现超声指纹识别项目的孵化,并成立了安瑞芯科技有限公司。安瑞芯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智能终端市场,解决现有指纹识别技术穿透深度低、对油污水敏感等问题,发挥自主研发的材料基因高通量优化与等离子体原位极化工艺和装备为核心技术,为高精度、高安全、高穿透性的超声指纹识别芯片的设计开发提供支撑。

为了使技术迅速落地,安瑞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京东方大面积半导体显示屏制造技术,开辟低成本制造全屏超声指纹识别器件的有效途径。通过和大面积半导体显示的产业龙头京东方的深度合作,在迈入大面积和全屏指纹时代后,可建立非常高的市场进入门槛,双方合作优势将更加凸显,实现低成本、大面积、高精度、高安全级别的产品特性。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仅是入驻公共服务平台的机构,凭借尖端科技服务助力开发区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与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同在亦城国际A座的深识全球创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发明并生产数字感知领域的专利,同时将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带动区域乃至行业的产业化推进。据了解,该公司已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及吉大医院展开科研合作,共同成立了VR+医疗的联合实验室开展专项科研课题。该联合实验室的研发团队就设在开发区,并通过吉大医院协助开展临床数据采集和研究。

据介绍,公共服务平台还依托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助力企业科技进步,目前服务企业已达1100余家。

联通京津冀三地开发区

2015年7月,由京津冀三省市1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港(600717,股吧)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国开发区协会及京津冀三省市开发区协会等18家单位发起的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以下简称“开发区联盟”)在开发区成立,成立后即入驻公共服务平台所在的亦城国际A座。

据开发区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发区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单位便打造开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搭建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和投融资等服务平台,构建全方位、可持续、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企业服务、创新创业体系,推进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合作。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促进常态化的产业合作、项目对接和企业服务,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同年7月,联盟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产业合作对接会。会上,开发区联盟与曹妃甸经开区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与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设立1000亿元的“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京津冀三地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升级项目。联盟成员还签订了13个合作协议,实现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远程医疗等产业的50余家企业与联盟成员单位对接,达成“曹妃甸共识”。

截至目前,联盟储备项目达500余个,主要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电子商务等产业,其中重点跟进项目12个,涉及项目200余个,包括促成“康弘药业(002773,股吧)”与开发区对接;促成外资小型民用直升机制造项目与石家庄签订框架协议;促成“尚品粮源”去农残标准化净菜项目落户河北衡水饶阳。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在信息上进行有效互通外,在开发区联盟的推动下,京津冀三地开发区和园区企业持续开展“走进京津冀”系列活动,赴天津经开区、东丽经开区、子牙经开区、东疆保税港区、临港经济区、河北雄安新区、曹妃甸经开区、衡水饶阳等多地开展考察交流活动,深入探讨开展园区合作的思路和路径,组织产业合作对接。

这些活动的举办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促成湖南汨罗开发区与天津子牙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合作交流,天津东丽经开区与中国质量万里行检验检测产业合作交流。

“产业+双创”如何对位“聚合首都金融、科技、人才等服务资源,精耕细作产业专业服务,激发、服务京津冀三地线上、线下"双创"。”开发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杰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此描述这个平台,“从北京·亦庄全球路演会品牌的打造到各类标准的制定、研究项目的设立,从丰富资源的引进到优质项目的对接,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域产业服务、科技创新建设了一个系统化的服务工程”。

说起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不能不谈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启航,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

此后,北京通过做功能疏解的“减法”,剥掉“白菜帮”,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走上了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

对北京来说,减量发展是特征,创新发展才是出路。于是,正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开始谋局“三城一区”。作为其中的“一区”,成立已20多年的开发区成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承担起北京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使命。

按照计划,开发区将坚持技术创新主阵地、产业发展引领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落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倾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高水平推动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宜居宜业和谐新区建设。

由此,公共服务平台在开发区应声落地。“我们把这个平台定位于立足开发区,辐射京津冀。”在张杰看来,这个平台不仅要落地有声服务区域发展,也要搭建平台助力科技创新。

据统计,截至目前,公共服务平台从2015年7月-2017年底,已分四批次入驻服务机构36家,组织服务活动累计649场,服务企业2.2万余家次,服务人数4.5万余人次。特别是在平台举办的路演活动中,已有21个项目获得融资,实际融资额达到2.44亿元。入驻公共服务平台的机构围绕政策法律、投融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会计审计等18项内容开展专业服务,直接服务企业6000余家次,其中开发区企业占70%以上。年接待企业咨询量超1万人次。清华校友总会、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洪泰创新空间等入驻机构为区内配套引进近百个项目。

“未来公共服务平台在服务机构入驻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挥协同引领作用。”张杰介绍,下一步,公共服务平台还将进一步打通服务机构与开发区及京津冀产业衔接、协同的通道,更深入、有效服务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方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