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连接实体经济的北京亦庄样本

2018-03-09 14:05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科技服务已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以下简称“开发区”)产业迭代更新、联通京津冀实现多维度产业对接的新支点。2015年10月, 京津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在开发区成立,这个聚合首都金融、科技、人才等服务资源,精耕细作产业专业服务,激发、服务京津冀线上、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平台,从掀起区域创新创业热潮的“北京·亦庄全球路演会”到全链条一站式的企业服务,从行业标准制定、高端研究成果的出台到优质项目、丰富资源的引进对接,为开发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截至目前,京津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已分四批次入驻服务机构36家,组织服务活动累计649场,服务企业2.2万余家次,服务人数达4.5万余人次。开发区在“软”服务与“硬”产业之间的谋局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助力“一区”产业升级

2016年,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破茧。这个研究院是开发区为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引进的专注于新材料方向的产业技术型研究院,由多名国内外材料专家领衔。它同时也是公共服务平台的入驻机构。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和京东方展开合作,已将材料基因研究院的超声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了京东方的产品上。

目前,生物识别功能在智能手机中应用率极高,随着采用全面屏的柔性OLED手机市场占有率增加,电容式指纹识别芯片市场将逐渐消失,指纹识别芯片将由电容式过渡到超声式或光学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成功实现超声指纹识别项目的孵化,并成立了安瑞芯科技有限公司。安瑞芯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智能终端市场,解决现有指纹识别技术穿透深度低、对油污水敏感等问题,发挥自主研发的材料基因高通量优化与等离子体原位极化工艺和装备为核心技术,为高精度、高安全、高穿透性超声指纹识别芯片的设计开发提供支撑。

为了使技术迅速落地,安瑞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京东方大面积半导体显示屏制造技术,开辟低成本制造全屏超声指纹识别器件的有效途径。通过和大面积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京东方的深度合作,在迈入大面积和全屏指纹时代后,可建立非常高的市场进入门槛,双方合作优势将更加凸显,实现低成本、大面积、高精度、高安全级别的产品特性。

然而,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仅是入驻公共服务平台的机构,凭借尖端科技服务助力开发区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与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同在亦城国际A座的深识全球创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发明并生产数字感知领域的专利,同时将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带动区域乃至行业的产业化推进。据了解,该公司已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及吉大医院展开科研合作,共同成立了VR+医疗的联合实验室开展专项科研课题。该联合实验室的研发团队就设在开发区,并通过吉大医院协助开展临床数据采集和研究。

截至目前,有36家像深识全球创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这样的行业顶尖机构入驻平台,这些机构不仅在有效推进国内外标准制定及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中发挥高端智库及行业引领作用,同时围绕企业重要及紧迫需求务实开展投融资服务、政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会计审计服务、法律服务等18项内容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公共服务平台仿佛一片沃土,引进的优秀入驻机构已开展了29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编制,入驻机构还开展了14项课题研究,为超4200家次开发区企业提供了精准专业服务。

“产业+双创”高标对位

“聚合首都金融、科技、人才等服务资源,精耕细作产业专业服务,激发、服务线上、线下‘双创’。”开发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杰如此描述这个平台,“从北京·亦庄全球路演会品牌的打造到各类标准的制定、研究项目的设立,从丰富资源的引进到优质项目的对接,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域产业服务、科技创新建设了一个系统化的服务工程”。

说起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不能不谈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启航,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

此后,北京通过做功能疏解的“减法”,剥掉“白菜帮”,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走上了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

对北京来说,减量发展是特征,创新发展才是出路。于是,正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开始谋局“三城一区”。作为其中的“一区”,成立已20多年的开发区成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承担起北京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使命。

按照计划,开发区将坚持技术创新主阵地、产业发展引领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落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倾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高水平推动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宜居宜业和谐新区建设。

由此,公共服务平台在开发区应声落地。“我们把这个平台定位于立足开发区,辐射京津冀。”在张杰看来,这个平台不仅要落地有声服务区域发展,也要搭建平台助力科技创新。

一直以来,北京·亦庄全球路演会都在积极与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不断引入各类市、区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双创”路演大赛,先后已有全国移动互联网大赛、中国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翼文创/电商大赛、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北京·亦庄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创见VR未来——蛮牛杯第四届开发者大赛亮相服务平台的京津冀全球路演中心。

截止到2017年12月底,通过路演,有21个创新项目获得实际融资2.44亿元。 还有211个项目在路演会上与投资机构达成投资意向,目前多处于洽谈沟通阶段,涉及金额达20.9亿元。

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平台,也吸引了国际项目的合作:“纯净亦庄、清洁发展”中芬生态创新园平台路演、中芬国际清洁能源周项目路演、中国北京-美国麻州智能制造论坛暨机器人产业投资合作交流会等纷纷踏上京津冀全球路演中心的舞台,并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北京·亦庄全球路演会不仅在开发区国际合作中做好了“引进来”的入口导流工作,更是成为了开发区企业借以开展国际创新创业合作的桥梁、平台与枢纽。

平台依托银龙、中原信达、屹唐华睿、亦时代等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累计服务企业270余家,服务内容涉及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维权诉讼等多个方面。2017年开发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048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5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3倍。开发区傲人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专业服务机构在政策宣传、辅导、申报等方面做的大量工作。 

中小中心联合服务机构共计举办财税、知识产权、法律、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服务活动70余场,为1300余家企业申请政府资金提供了帮助,其中已知的80余家企业获批各级资金8700余万元。中小中心更是内引外联,开创了一对一辅导的“一揽子”服务,联合相关机构逐一深入分析被辅导企业情况,提出针对性极强的政策辅导,让企业尽可能多的申请到开发区、北京市甚至是国家级政策扶持,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经过专业平台、体系联盟不断引进或孕育孵化,特别是在高精尖产业平台搭建方面形成聚集态势。

目前,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20大技术创新中心已有4大中心在平台内入驻及挂牌,即互联网协同制造创新中心、大数据经济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创新中心及增材制造和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带动周边实现协同创新

2015年7月,由京津冀三省市1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港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国开发区协会及京津冀三省市开发区协会等18家单位发起的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以下简称“开发区联盟”)在开发区成立,成立后即入驻公共服务平台所在地亦城国际A座。

据开发区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发区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单位便打造开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搭建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和投融资等服务平台,构建全方位、可持续、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企业服务、创新创业体系,推进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合作。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促进常态化的产业合作、项目对接和企业服务,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同年7月,联盟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产业合作对接会。会上,开发区联盟与曹妃甸经开区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与工商银行、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设立1000亿元的“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京津冀三地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升级项目。联盟成员还签订了13个合作协议,实现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远程医疗等产业的50余家企业与联盟成员单位对接,达成“曹妃甸共识”。

截至目前,联盟储备项目达500余个,主要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电子商务等产业,其中重点跟进项目12个,涉及项目200余个,包括促成康弘药业与开发区对接;促成外资小型民用直升机制造项目与石家庄签订框架协议;促成尚品粮源去农残标准化净菜项目落户河北衡水饶阳。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在信息上进行有效互通外,在开发区联盟的推动下,京津冀三地开发区和园区企业持续开展“走进京津冀”系列活动,赴天津经开区、东丽经开区、子牙经开区、东疆保税港区、临港经济区、河北雄安新区、曹妃甸经开区、衡水饶阳等多地开展考察交流活动,深入探讨开展园区合作的思路和路径,组织产业合作对接。

这些活动的举办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促成湖南汨罗开发区与天津子牙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合作交流,天津东丽经开区与中国质量万里行检验检测产业合作交流。

用服务驱动高精尖

2018年,京津冀平台科技展厅将通过改造呈现出崭新面貌。全新的京津冀平台展厅将利用VR、AR等国内领先技术为来访者展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创新中心成果,展示开发区优良的产业环境,展现互联共通、协同发展的理念,并支持各类活动、路演的举办,还可以给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高科技展示服务。科技展厅的建成,将不仅是高科技展示地、信息交流地,更是一个通过高科技服务实体企业,通过先进科技设计驱动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服务支撑平台。

在平台运营管理方看来,服务机构的引进是一项重要工作,引进之后的管理和高质量服务更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引进的机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京津冀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机构的管理机制,夯实“地基”全力护航机构服务。

为了保证运营模式科学合理,提供的服务专业全面,在科技局指导下,平台已形成《京津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京津冀创新创业服务大厦服务机构遴选实施细则》、《京津冀创新创业服务大厦服务机构注册入驻实施细则》、《京津冀创新创业服务大厦服务机构评价考核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制度、机制、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平台搭建的会客厅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12月,开发区人劳局副局长李大业做客平台会客厅,与平台入驻机构、企业一起分享了开发区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就业等相关政策。来自全图通位置网络公司、银丰生物、大兴社会组织联合会等企业及机构负责人分别就企业人才落户、居住证、职称、高层次人才引进、劳动力安置等详细问题进行了提问。“政策解读像及时雨一样,帮助我们厘清了公司专业人才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一名企业参会人员高兴地说。

2017年4月,中小中心启动的“平台会客厅”系列主题活动,以面对面交流对话形式举办,形成政府、园区、企业、服务机构各方信息畅通、良性互动的共享交流平台,为服务机构、入区企业更快更好地了解、融入开发区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好更快地做好服务发挥了作用。

据统计,截至目前,公共服务平台从2015年7月-2017年底,已分四批次入驻服务机构36家,组织服务活动累计649场,服务企业2.2万余家次,服务人数4.5万余人次。特别是在平台举办的路演活动中,已有21个项目获得融资,实际融资额达到2.44亿元。入驻公共服务平台的机构围绕政策法律、投融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会计审计等18项内容开展专业服务,直接服务企业6000余家次,其中开发区企业占70%以上。年接待企业咨询量超1万人次。清华校友总会、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洪泰创新空间等入驻机构为区内配套引进近百个项目。

“未来,平台将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平台各服务机构的作用,推动‘双创’与高精尖产业无缝对接,通过‘双创’进一步带动开发区创新环境的优化和创新生态的形成。”张杰介绍,下一步,公共服务平台还将进一步打通服务机构与开发区及京津冀产业衔接、协同的通道,通过高端智库及精准、专业服务,为开发区的转型发展,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引进资源、衔接产业、推进创新、助力发展。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