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你是“失眠大军”之一吗?

2018-03-21 15:49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今天是第十八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规律作息,健康睡眠”。根据《中国睡眠诊疗现状调查报告》及《2018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睡眠障碍患者约有五六千万人,而诊治的患者不足2%;56%的网友认为自己有睡眠问题,包括多梦、浅眠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失眠大军”,如何睡个好觉成为一件奢侈的事,世界睡眠日之际,了解睡眠疾病,告别“失眠大军”。

睡眠疾病主要有哪些类别?

国际睡眠疾病分类中包含的90多种睡眠疾病,大体上分为三大类: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睡不着”即俗称的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和睡眠不宁者。失眠者不少是有原因的,如焦虑抑郁、睡眠节律紊乱等。“睡不好”则包括各种各样的睡眠异常运动,包括睡眠暴力活动,某些特殊的睡眠疾病,可以导致自伤或伤及他人。“睡不醒”主要指白天犯困,与失眠一样,嗜睡也多提示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等。

什么“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为业绩考核冲刺、考试前“刷夜”……现代人面临着学习、就业、职场等多重“大山”,心理焦虑、紧张、抑郁让入睡“纠结”。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调查显示,3/4的“90后”群体因为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差的人达到36.3%。超三成的“90后”属于“晚睡晚起”作息,能保持“早睡早起”习惯的仅占17.5%,而强制性睡眠推后会导致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此外,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刺激视神经,导致原本可让大脑产生“困意”的褪黑素大量减少,“辗转反侧”也就在所难免了。

睡眠障碍或引起多种疾病

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这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神经细胞不可再生,没有高质量的睡眠就没有充足的氧供应神经细胞,甚至会导致神经细胞衰老、变性。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加等。

最佳睡眠时间是怎样的?

最好的睡眠时机是22时,若放宽时间区间,则是21时至23时之间,其中老年人21时,中年人22时,年轻人23时,最晚不超过24时。正常成年人的睡眠时长在7到8小时,最少不能少于6小时。如睡眠时长够了,但醒来后仍犯困或不精神,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就说明睡眠有问题。

如何促进睡眠?

1. 白天适当户外活动、晒太阳有助于夜间睡眠。

2. 黑暗环境有助于释放褪黑素,促进睡眠。

3. 晚餐少吃,睡前不吃,晚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有助于睡眠,睡前不宜饮用咖啡、茶和酒。

4. 早睡早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合理,如果人们每一天在不同的时间起床,这相当于每天早晨在倒时差。

5. 养成规律的起床和睡觉时间,规律作息,睡眠效率更高。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钟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