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点】直播平台或迎来上市潮 怎样才能在资本市场走得更长远?(3)

2018-04-12 11:1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精细化运营内容

直播进入下半场之后,能够吸引用户、增强用户粘性的主要是优质内容,优质内容也一直是各大平台抢夺的重点;而有了优质内容之后,才能进一步绑定用户,从而提高用户付费转化率。

深谙此道理的一直播,早就在“内容”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2017年11月,一直播在北京召开“2017年度公会内部会议”,会议宣布了与微博的合作新战略,一直播与微博将全面打通、全面绑定;

2017年12月,在V影响力峰会直播论坛上,微博推出“超级主播大V计划”,联合一直播“金牌约”对其平台上的主播进行梯度扶持......

一直播定位于打造明星、网红、媒体、政务等多维共生的综合型内容平台。截至目前,一直播优质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已经超过了40个,形成了“直播+公益”、“直播+医疗”、“直播+财经”等众多“直播+”模式。正是对垂直领域的持续深耕,一直播的直播内容走向多元化。

拥有明星资源的一直播具有天然的内容优势。通过明星的头部效应,将用户吸引到平台;而当用户看完明星的内容之后,也会看看其他主播的内容。这么一来,“明星直播”成为了一直播的内容优势,并能够影响和扶持主播。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优质内容离不开优秀主播。因此,一直播还不断加大对主播的扶持,以此来扩大直播平台的网红主播资源,确保优质内容源源不断。

除此之外,一直播也尝试了很多新的玩法,比如上线“一对一密聊”模块,让用户拥有与主播进行亲密互动的机会;在直播答题席卷互联网时,一直播也没有错过风口,且深度绑定微博,用户可直接通过微博进入答题节目......

用内容吸引用户,用户又能创造内容,在这样的精细化运营背后,其实离不开平台的生态模式。也就是说,这一切离不开一直播对平台生态的深耕。

直播平台必须守好法律和道德底线

当前,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式迅猛发展,已成为互联网传播的新业态,各种媒体平台、视频社区纷纷嵌入直播功能。与此同时,用户量激增也使网络直播不断野蛮生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国内网络直播平台超过350家,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2亿个,较2016年增长22.6%。但其内容的随意性,很容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内容低俗、监管乏力等问题。今年3月以来,国家网信办已依法关停了“夜车直播”“月光秀场”等70款涉黄涉赌直播类应用程序。相关平台累计封禁涉未成年人主播账号近5000个,删除相关短视频约30万条。

一个账号、一部手机,低廉的成本就能让人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圆自己的“明星梦”,甚至赚取平台给予的广告费。然而,渐成网络新宠的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却不断被曝出内容低俗、造假等乱象。一些短视频不仅无视伦理道德,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个别短视频平台也未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出于博取眼球、获取流量的目的,疏于账号管理,任由主播发布低俗不良信息,突破社会道德底线、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污染网络空间。

这些视频传播平台有低俗、暴力、血腥、色情等问题节目,与平台责任人对上传账户和内容把关不严、审查不力有关。一些网站的审核人员、主管人员不认真履行审核把关职责,仅通过技术手段对某些违禁敏感词语进行过滤,而未进行人工复核把关。另外,网站节目的上传总量和上线播出总量与网站审核管理力量不相匹配,也致使一些未经审核的节目“漏网播出”。

网络直播平台作为直播活动的规则制定者,是直播行为的技术服务提供者,同时也是直播行为的组织者和监管者,应当对利用其平台服务产生的内容承担相应主体责任。

遵守法律法规,不破社会道德底线,是对网络主播和平台的基本要求。如果监管不力,网络直播领域必将给国家带来政治、文化、道德风险,直播平台难辞其咎。然而,对于网络直播管理,现阶段出台的多是通知、办法、规定等,其法律位阶不高,能作出的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小,对违法违规人员的威慑力不足。

任何新兴行业都需要逐步纳入法律的监督制约之下。对于直播平台来说,既需要其坚守社会道德底线,进一步完善内部审核管理机制,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算法,优化算法推荐,积极传播正能量,也需要适当提高网络直播相关法律法规的位阶,对监管和后续的打击惩处网络直播违法违规现象提供法律保障,加大处置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净化网络环境,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