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剖析如何终结自媒体市场乱象

2018-05-24 08:18 法制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对话人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王四新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 郑 宁

《法制日报》记者 赵 丽

记者:一些自媒体出现的很多问题具有普遍性。当前,部分自媒体趋于自主化、庸俗化,这其中有一些是个人情感表达,更多的是商业机构运营下、流量经济导向下的变现需求,这就使得那些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自媒体,将重点完全放在如何博眼球吸引用户关注上,为了谋取利益违背正能量取向,甚至公然挑战良知。

王四新:一些自媒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影响党和政府政策方面的布局,因为现在全国各项工作一盘棋,这些不良信息会影响相关工作的落实。对于广大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用户来讲,大量的“三俗”内容会诱导未成年人采取一些非理性的行为,给社会的文化建设带来一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隐患,时间长了会动摇我们文化立国的基础。

郑宁:我觉得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盲目逐利,在这个基础上忽视了法律的规定以及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另外,这种现象可能与监管还不够到位也有关系。前期的处罚力度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自媒体觉得无所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监管部门受制于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因素,也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

记者:有人认为,良莠不齐的自媒体平台将面临洗牌在即的可能。

郑宁:我个人认为近期的一系列有关自媒体的事件,释放出相关监管部门对自媒体的监管力度空前的信号。近期是几个部门多管齐下连续处罚,这是不多见的。

自媒体平台是不是会洗牌?我觉得,至少通过这一系列事件,也会促使自媒体平台进行深刻反思,短期可能追逐了一些眼前的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来讲,无论是对总体的社会形象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利的。所以,我觉得这会让一些不规范的或者打法律擦边球的企业引以为戒,营造更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

王四新:对于洗牌的说法,我觉得有点误导了,因为洗牌就好比是外力干预了原来的一些结构性的东西,或者说影响现有的布局,但事实是我们一直坚持要企业尤其是新闻类报道必须服务于大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两为”方针。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将法律规定以及在政策层面一直在强调的内容,在实践中进行系统性的贯彻。一些靠“三俗”内容以及其他不良内容起家的自媒体会面临治理的问题、面临关停并转的问题,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记者:在自媒体经营变得越来越困难的同时,相关平台对内容的监管则更为严格。比如微信平台检测到多人投诉“二更食堂”在5月11日晚发布名为《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数钱》的文章,于是迅速查实和作出封号处理,从文章发出到被处理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郑宁:我能感觉到今年网络监管部门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了这些互联网新闻、短视频和社群社区等平台上,而且是内容资质两手抓。从近期以来的自媒体被处罚事件来看,主管部门很可能要以内容违规违法作为切入点,同时又指出相关平台存在的资质缺失问题。

记者:艾媒咨询集团负责人张毅曾说,此前不少公众号出于吸引流量的目的,发布的内容较为出格。如今,监管部门和各大平台对公众号内容监管比较严格,公众号不符合道德取向、知识产权不清晰甚至运营资质等问题频繁出现,公众号运营风险也会提升。

郑宁:首先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讲,当然需要建立一些长效的监管机制,比如说加强信用监管,依靠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而且,仅靠监管部门一家是不够的,监管部门应该与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公民一起,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其次,企业及自媒体平台应加强自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技术改进,切实负起平台应有的责任,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这样对其长远发展才是有利的。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