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影响球赛的“科技们”

2018-06-27 08:24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1.门线技术

影响进球是否有效的因素有很多,而球进门框后反弹出线的情况则让人无奈,尤其是在一粒进球影响结果的足球赛场上。2010年世界杯淘汰赛阶段,兰帕德与他的英格兰国家队遭遇了这一情况。在足球打中横梁弹地而出并被对方门将没收后,越线半米的进球并未被裁判承认,球队遭到淘汰。

针对上述情况,门线技术(GLT)应运而生,其主要用途是判断球是否越过球门线,从而判定进球的有效性。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对这一技术的应用提出两项要求,不能打断比赛、支持裁判判罚,其应用的目的在于让裁判不需要通过中止比赛或回看录像来判断进球与否,将其对比赛进程影响降到最低。

2014年,来自一家德国公司的Goal Control技术,作为门线技术的一种首次出现在了世界杯上。其原理是通过14台高速摄像机向架设在球场顶部的数据间传送数码照片,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把结果传送到裁判所戴的特殊手表上,整个过程用时不足一秒钟。此前的“兰帕德冤案”成为历史。

2.定位喷雾

是越过人墙的弧线射门,还是暗藏玄机的传球配合?比起点球的十拿九稳,定位球的不确定性则为足球赛场带来了大量精彩瞬间。在过去的足球比赛中,人墙、定点是否符合要求,全靠裁判的经验和眼力。而定位喷雾的出现,则给这种判罚提供了一个尺度工具,让定位球也能踢得“标准化”。

定位喷雾的作用是用来记录任意球点位和人墙位置,其主要成分是水,以及少量混合物,无色无味无污染。而且在喷出泡沫1分钟之内,印记就会消失,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比赛。这类工具最早出现在2008年的阿根廷低级别联赛中,经一致好评后,不断推广至更多级别的足球比赛中。2014年,定位喷雾出现在巴西世界杯,得到了世界赛场的认可。

3.VAR技术

细心的球迷一定会发现,在比赛开始介绍完球员和裁判员后,画面会切换到几个在室内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电脑观察着场上的一举一动并协助判罚,这就是使用VAR技术的协助裁判们。

于本次世界杯上首次亮相的“VAR”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赛场上设置的摄像机位,进行慢镜头、超慢镜头的实时赛况捕捉,以帮助裁判进行更精确的判罚。在使用上,主要包含判定进球的有效性、犯规行为是否触及红牌底线,禁区是否存在犯规行为以及确定犯规球员。相比之前提到的门线技术,VAR技术需通过视频裁判反复观看视频回放,从而提醒主裁判的判罚是否出错,是一种辅助判罚的新手段。

此前结束的澳大利亚对法国的比赛中,正是因为VAR视频助理裁判的提醒,判罚被改变,法国因此获得点球,这也是世界杯史上首次因VAR助理裁判改判的记录。而在韩国对阵瑞典的比赛中,透过VAR技术回放,该场比赛犯规次数达到43次,创造了截至当时的最高犯规纪录。这一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比赛的公平性带来保障。当然,最终的判罚权属于主裁判,VAR技术终是一种辅助手段。 (张羽/辑)

4.智能装备

球衣、球鞋还有足球,这是与每位球员最为“亲密”的三样东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落地,这些基础装备也在悄悄变得“智能”。

此次俄罗斯世界杯用球为“电视之星(Telstar)18”,由国际足联发布于2017年,也是首个植入NFC芯片的世界杯用球。这一芯片对我们并不陌生,手机的“刷卡”功能正是通过这一技术实现。植入NFC芯片的足球与智能手机连接,以此了解比赛中足球的球速、球向等数据。在足球位置的定位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球衣与球鞋的设置上,则是更好地满足了球员的运动需要以及数据收集。如通过在球衣中加入聚酯材料以增加空气流动效率,让球员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以及利用球鞋作为收集运动员跑动、运动时间、消耗能量等数据的载体,球队能够根据数据掌控球员状况,进而制定训练计划,保证球员状态。

5.人工智能

前有球王贝利,后有章鱼保罗,比赛结果的预测已成每次世界杯的热门话题。在本次世界杯上,人工智能也来“凑热闹”,不同的是,这种预测的基础源于对大数据的运算与分析。

据报道,俄彼尔姆国立研究大学物理系大四学生维克多·扎科帕洛制作了人工神经网络,并预测出2018世界杯的冠亚季军分别是德国队、巴西队和阿根廷队。据扎科帕洛介绍,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他使用的算法综合考虑了国际足联排名、球员身价、教练年龄、伤病情况、比赛天气、裁判、球场草皮等多重因素,并使用了2006、2010和2014年的世界杯数据作为参考。

此外,莫斯科市长网站宣布,世界杯期间,机器人预测员巴克斯特将在全俄展览中心预测各场比赛结果,相关视频将发布在官方社交网站账号上,观众也可现场观看巴克斯特预测过程。(张羽/辑)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