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救命”信息真假难辨

2018-07-24 08:56 人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笔者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救命”信息刷了屏:“孩子才8岁,急需RH阴性A型血,救命之恩必有重谢……希望爱心接力下去……”

看到这条信息,我的心便紧张起来,既牵挂孩子病情,又考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就在我纠结之际,单位的一位同事提醒我,当心是虚假消息,以前媒体上报道过类似的事情。我上网查询后了解到,在微博、贴吧、微信朋友圈中都出现过此类“救命”信息,有的连血型都是一样的,均称急需RH阴性A型血。消息中需要救助的对象有的是孩子,有的是老人,甚至还有的是受伤的消防官兵,救治地点则几乎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两个求助电话却一模一样。

笔者身边的不少同事都收到过类似的虚假消息,诸如老人走失、孩子离家出走、派发物品、捡到准考证等等,内容五花八门,形式丰富多样。有的信息为了增加可信度,不仅细节说得头头是道,甚至煞有介事地附上照片。

类似虚假信息透支社会爱心,造成社会诚信缺失。笔者认为,市民遇到类似信息,可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核实。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不宜轻率地在微信、QQ群等聊天工具上转发。山东潍坊市 何悦东 

谣言可澄清 危害却难除

6月22日,湖南省澧县行政中心附近发生一起道路通行剐擦纠纷,当事人涉及公职人员。在公安部门赶来处理的过程中,市民赵某录制现场视频,却配上“派出所不管……”等不实画外音,发到朋友圈并被广为转发。

虽然纠纷中的公职人员受到了行政拘留惩罚,被纪律监察部门严肃处理,赵某本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治安拘留处罚,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下,互联网日益融入日常生活,部分网民在未甄别信息真假的情况下随意转发,给他人名誉带来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一些始作俑者所受的处罚,可能无法抚平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心灵创伤。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个人私利,无中生有,利用部分公众的猎奇心理,炮制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虚假言辞或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部门与群众产生了不必要的误会。

网络平台应当利用高科技手段及时阻断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上传和转发谣言,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监管部门应依法查处;网民在转发信息之前,尤需甄别来源是否正当、是否真实可信。愿社会各方共同发力,遏制谣言传播,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湖南澧县 柏依朴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