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 一个"退群"能终结流量迷信?

2018-09-06 09:50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就在网络独播剧《延禧攻略》播放量突破150亿次的喜报传来之时,播出平台爱奇艺却在本周急流勇退,宣布要关闭前台播放数据。这意味着,爱奇艺就此退出各家视频网站动辄以播放量来比拼热度、一较高下的竞技场。

作为视频网站三巨头“优爱腾”之一的爱奇艺,这种“一个退群”的行为,真的能够力挽狂澜、终结“流量迷信”吗?生于斯长于斯的流量导向模式,并非此一举就可按下暂停键,围绕着“流量”而生的“刷量”产业链、“流量艺人”等顽疾,早已根深蒂固。

拒绝“流量为王”

改为复合评价体系

根据爱奇艺方面发布的声明,此次关闭前台播放数据,主要是因为视频内容播放量并非是评价作品优质、受欢迎与否的唯一指标。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表示,“大量的优质作品因为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体系被埋没。不少从业者更将播放量简单攀比,扭曲了创作初心,甚至滋生出刷量等违法或者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爱奇艺方面宣称,将自声明公布起正式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尝试结合内容作品的美誉度、社会影响力、价值导向等多个因素,搭建一个更为多元、综合权重更为合理的热度评估体系。据介绍,用来替代播放量的数据体系“内容热度”,更侧重以用户的互动行为来做评价标准。“我们将增加热度排行榜、内容既往热度曲线、峰值热度排行榜等数据,供用户做更好的内容选择。”王晓晖说。

目前,打开爱奇艺的电视剧播放页面,已经无法看到传统的视频播放总量,而是以“热播榜”的形式向用户推荐。

迷信“流量艺人”

“流量剧”行不通

爱奇艺此举,显然是针对这两年来逐渐风行的“流量导向”。视频网站传播力日盛之后,这种“唯播放量决定论”“以流量定胜负”的风气开始悄悄滋长。不经常在网站刷剧、刷综艺的人,隔三差五会发现通过一部小众网剧出道的新面孔,在传统主流媒体渠道籍籍无名,在网络端却炙手可热。早期通过网剧出道的演员黄景瑜、许魏洲,凭借网综一跃而红的王嘉尔,以及最近通过《镇魂街》圈粉的朱一龙、白宇,都是典型的“流量艺人”。

“流量艺人”专指能够带来巨大播放量的艺人。以自带话题讨论度的明星郑爽和杨幂为例,其在视频网站内部常常就被看做是“流量艺人”的代表,一旦有她们出现的活动、剧集和综艺作品,往往都能带来巨大的播放量。

正如收视率之于电视台,流量变成了衡量互联网内容火热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能否在剧集和节目中邀请到“流量艺人”,也成为判断一个网络内容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而真正关乎内容质量和品相如何的班底配置、演员表演和制作水平则退居其次。以今年暑期档为例,多部原先有“爆款相”的剧作却最终口碑播放不佳,像鹿晗、关晓彤出演的《甜蜜暴击》,吴磊出演的《沙海》,杨洋出演的《武动乾坤》等,仅凭借艺人本身的流量吸引力并不足以支撑剧集口碑,而最终导致了多部“流量剧”的高开低走。

“刷量”注水造假

行业陷劣币驱逐良币

对爱奇艺来说,最终促使其暂停流量导向的重要原因,来自于“刷量”产业链对行业损伤极大。《人民日报》评论员周珊珊就指出,流量是市场机制下众多衡量指标中的一种,本身没有问题,但单纯强调“流量为王”、唯流量马首是瞻,就可能催生急功近利的现象,“市场上一些流量造假等恶性竞争的行为,滋养出运转成熟的造假灰色产业链,使得整个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窘境。”

行业观察者纳兰惊梦指出,流量的注水现象大量存在,刷量的公司机构也大有人在,“流量艺人”带来的流量到底是真是假难以判断,就会干扰到正常的影视内容创作。行业媒体“影艺毒舌”主编杨文山也表示,爱奇艺深受其害,就在不久前视频刷量第一案一审落槌,爱奇艺起诉杭州刷量公司不正当竞争,终于迎来一审判决结果。爱奇艺索赔500万,最终获赔50万。“这一定程度上对于行业会产生一定警示,关闭前台播放数据,让一切刷量行为真正意义上失去了土壤。”他说。

杨文山指出,公开前台播放数据也不属于国际惯例,美国流媒体Neflix就一直对视频播放数据持保密做法,始终未披露过相关数据。对于剧集的受欢迎程度,Netflix最开始使用5星评分系统,现在则使用“喜欢/不喜欢”的评价方式,而用户在前台也看不到“喜欢/不喜欢”的统计数据,该信息只作为内部参考。

“作为三大视频网站之一,爱奇艺单方宣布‘退群’,不管腾讯视频、优酷等平台是否会跟进,都对原有‘唯点击量’构建的视频网站竞争体系造成了冲击。”在杨文山看来,从长远来看这对于行业发展是好事,它揭开了数据造假这件“皇帝的新装”,重新赢得人们对于视频网站内容评价体系的信任。不过,如今只有爱奇艺一家宣布关闭前台播放数据,其他主流视频网站并未跟进。杨文山直言,此举并不能根本改变流量导向的视频网站市场,而目前不少第三方数据平台依然能够查询到爱奇艺方面的播放数据,这也让爱奇艺这次的“大动作”打上了一定的折扣。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