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科技> 正文

中关村“创一代”

2018-09-19 08:40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中关村“创一代”

科海集团的原址,如今已经建起了中关村科贸中心。陈庆振站在楼前展示科海集团和自己从前创业时的老照片。

当年的老画册里,科海集团研发的产品仍令陈庆振心潮澎湃。

如今的中关村创业企业和孵化平台比比皆是,陈庆振常会来到这里走走看看。

记者 饶强摄

寄语改革开放40年

这40年,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还要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继续走下去,步子要迈得更大。以后国与国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高端人才的竞争,国家要为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

——陈庆振

1983年5月,在一片庄稼地旁的三间平房里,如今北四环中关村一桥东南角,来自中科院的4位科技工作者和来自海淀区的3位机关干部,创办了一家集体企业: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新技术联合开发中心,简称“科海”。43岁的陈庆振出任一把手。后来,“科海”成为中关村早期四大公司“两通两海”之一。

回想起自己作为中关村“创一代”的创业史,78岁的陈庆振滔滔不绝。

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科技界要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中科院响应号召,决定成立新技术开发中心,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但怎么转化、转化给谁?是个问题。

当时,海淀区政府也面临着如何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问题。区里曾经兴办过一些乡镇企业,被征地农民成为企业职工,但限于文化水平,只能开办一些污染高的造纸厂、纸箱厂。如何提高发展水平?海淀也在找出路。

双方一拍即合,“科海”由此诞生。

陈庆振原来在物理所搞科研,后来调到科技处负责科研档案和科研计划工作。有一天,他打开科研档案保险柜,发现大量科研成果和技术还停留在报告、样品、数据、论文阶段,没有产品化,更谈不上为国民经济服务。“这太可惜了!国外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我们自己有却又要保密。我向很多部门呼吁,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陈庆振的四处奔走呼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科海”成立之初,陈庆振“被”下海了。

起步阶段的“科海”像红娘一样,四处保媒——一方面把中科院的成果拿出来,一方面去调研企业,看看哪些需求与中科院的成果能配对。有主观认为合适的,就把两家叫到一起谈。

海淀有一家淀粉厂,把玉米、红薯磨碎了制作淀粉。在沉淀过程中,上头的清水流走了,带走不少淀粉颗粒。企业的这个难题,在中科院微生物所科学家的眼里,简单得不值一提:通过在水里放微生物发酵,调节水的pH值。“科海”把两家叫到一块,问题轻松解决,把淀粉厂厂长高兴坏了。

中科院有一项重油掺水炼钢技术,在实验室成功了,却不敢在钢厂推广,担心实验失败,炼钢炉里的钢水会凝固成大铁疙瘩,把整个炉子毁了,那对当时钢产量极其有限的国家可是巨大损失。“科海”拿着这项成果,带着技术人员联系企业进行试验。最终,成果转化成功,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技成果转化是有风险的,开发10个产品,有5个能成就相当不错了。这就决定了“科海”创业之艰难。

“当时所得税高达50%,除此之外,还有城市附加、教育附加、残疾人基金等一大堆,算下来,集体所有制企业70%的利润都要上交。”陈庆振说。做成果转化,成功了赚的钱都交税了,失败了却没人管,没钱投入还怎么发展?

当时,为解决返城知青就业难题,国家规定,企业招收60%的知青可以免税三年。“我有40个工程师或教授,就招60个知青,每人每月发30元,除了少数留下做辅助工作,大部分都让他们回去学习深造。”陈庆振这一招儿,可谓皆大欢喜。

资金短缺曾是当年的头号难题。“当时都是政府领导出面,把银行行长叫来,说你贷款给他们,这些都是科学家,他们一定会成功的。”陈庆振说。可整个社会的资金是有限的,银行想贷,没有额度也不行。于是,“科海”跟银行达成协议,“科海”出人,给银行办储蓄所,吸收的存款银行拿走,但要多给“科海”一点贷款额度。就这样,“科海”和银行合作,竟然办起了储蓄所。

“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什么叫创新?对企业来讲,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用智慧想出代价最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陈庆振说。

当时,中国不会造电脑,集成电路、CPU都需要靠进口,但进口商品需要外汇、需要批文,一些企业不得不从灰色渠道下手……1987年前后,“创一代”的创新冒险引发争议,有人还向中央告了状。中央专门成立调查组,下到中关村调查发现,中关村的企业,不要国家的钱和编制,还能搞成果转化,还能用创新产品替代进口产品,还能提高大家的收入!

1988年5月10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一系列优惠政策,让“科海”等一批企业获得了飞跃式发展。

2009年3月,中关村被国务院批复明确定位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一区多园”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到2017年底,中关村有321家上市公司,1.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当年总收入突破5万亿元。中关村正加快向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记者 于丽爽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