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热点】身处金融“雷”区如何守住钱袋子? 这些扫雷妙招得知道(3)

2018-09-26 17:1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我国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金融创新活动加速涌现,金融产品及服务极大丰富,消费者参与金融活动的广度及深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及服务日益呈现出专业化、复杂化的特点,金融业信息不对称情况加剧,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更具隐蔽性,私售飞单、误导销售、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严重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风险事件及金融乱象屡有发生,相关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提升金融消费者的素养及自我保护能力刻不容缓。基于对国际经验及国内现状的反思及总结,我国高度重视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和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提升,各相关主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及实践,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是顶层的设计。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1号),这是我国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首个纲领性文件,同样也是目前该领域最高层级的政策文件。《指导意见》对金融消费者具有的主体权利和利益作出了界定。

另一方面是注重监管引领。金融危机后,我国积极顺应国际监管改革趋势,于2012年开始在“一行三会”内部分别设立了消费者保护局来承担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并将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此外,多方积极实践。在政策推动及监管引领下,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及社团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扎实开展各类金融知识宣传及教育活动,共建和谐金融秩序。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面临的挑战】

在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下,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及教育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消费者整体金融素养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更应清醒地看到,由于相关工作起步晚、发展不平衡、公众金融素养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存在,消费者金融教育任重而道远。

金融消费者素养难以识别相关风险

消费者金融知识有待提高。在消费者对自身的金融知识水平的主观评价方面,仅有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 41.84%、16.01%和6.88%的消费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不太好”或“一点也不好”。

消费者金融素养发展不均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在城乡间和区域间具有一定的不平衡特征。城镇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消费者。东部和中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由于受制于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多数金融消费者难以对金融风险形成准确评估,此外,在面对日益丰富的投资渠道及令人眼花撩款的宣传广告时,有相当部分金融消费者甚至难以识别非法金融活动,从而做出非理性决策。

数字金融加大了风险识别及防范难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服务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金融领域的发展呈现数字化趋势,电子货币、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等新兴业务方兴未艾。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数字化创新的加速涌现,金融活动高速发展与金融消费者素养不足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相关风险加速传播及外溢,对广大金融消费者造成巨大冲击及破坏性影响。数字金融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金融门槛,非法金融活动更具隐蔽性,对金融消费者的甄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主要风险表现形式包括: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披着“普惠金融”“高收益理财”的外衣大肆野蛮扩张,行“非法集资”之实;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攻击等高科技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大量消费者面临资金及数据盗窃风险;非常快速的短期、高成本信贷快速扩张,诱使大量消费者陷入过度负债的陷阱。

从问题成因来看,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非法集资活动加速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呈现明显的网络化趋势,相关金融风险呈现出跨区性、交叉性、涉众性的特点,金融风险的传播及外溢明显加剧。传统的非法集资案件多发生在县域,而线上非法金融活动则完全突破了地域限制,依托互联网向周边地区甚至全国扩散,往往在地域上涉及数十个省区,覆盖范围得到极大拓宽。同时,非法集资活动多借助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幌子实施,翻新花样层层包装设计所谓的项目和产品,以当下“热门名词”“热点概念”炒作,并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进行大肆宣传,发布高收益融资类广告,诱惑社会公众投入资金,非法金融活动的传播速度更快,隐蔽性大大增强,加剧了社会公众识别及防范的难度。

以风险最为突出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P2P)为例,该领域非法集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部分P2P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高收益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成立“资金池”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实现平台对募集资金的实际控制和支配。二是P2P平台发布虚假的融资标的开展自融活动,并采用“庞氏骗局”的形式滚动进行借新还旧,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满足自身需求,甚至卷款跑路。

金融教育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致力于促进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提升,但是由于在理念、机制、规划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我国现有的金融教育尚无法满足金融市场发展和消费者保护的需要。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