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恐龙足迹保育启动 增强抗风化和防水能力

2018-10-16 11:43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恐龙是数亿年前地球的主宰者,它们庞大的身躯仍是如今电影作品中最博眼球的主角。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恐怕只能通过那一个个恐龙足迹重构它们生活的场景。2012年,延庆宣布在千家店镇发现大批恐龙足迹化石,这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龙记录。6年后的今天,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建平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联合希腊莱斯沃斯世界地质公园保育团队,在延庆开展恐龙足迹化石保育,为存在雨水侵蚀和风化破坏威胁的足迹化石“打针上药”,增强这些“大脚印”抗风化和防水能力,共有170余个恐龙足迹化石将得到修复。

保育步骤

拼接

恐龙足迹历经数亿年终得与世人见面,可谓珍贵至极。但延庆恐龙足迹位于露天环境,风吹日晒,难免出现风化现象。因此技术人员实施保育的第一步就是观察,观察是否有新的恐龙足迹,足迹的保护情况如何,是否有风化出现裂痕等。保育项目负责人、希腊莱斯沃斯地质公园博物馆副馆长伊利亚斯·瓦里亚科斯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有些足迹已经呈碎块状,技术人员需要小心地将其拼接在一起,以便之后用黏合剂黏合起来。

记者发现,从外观上看,大部分足迹化石都很完整,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有非常细小的裂痕。为什么要将如此细小的缝隙填充起来?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地质遗迹保护与建设科科长曾光格解释说:“咱们有句话叫‘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所以如果不把小洞填充起来,将会对恐龙足迹带来致命打击。”瓦里亚科斯也表示,除了雨水渗透的影响,雨水结冰、冰块对缝隙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此外,有些缝隙中会生长植物,这同样不利于恐龙足迹的保护。

清理

曾光格介绍,保育项目中清理环节至关重要,这个过程分为物理清理和化学清理两个部分。技术人员首先用各式大小的刷子轻轻将恐龙足迹表面的浮土、缝隙里的植物扫除。“这可是一个细心的活儿,既要扫干净,还要小心翼翼,要不一些风化的足迹小碎块很容易被不慎扫除,给恐龙足迹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记者看到,每位技术人员手中至少拿着三支毛刷子,有的刷头非常细,它的作用是扫除细缝里的尘土,有的是排刷,但刷头也十分柔软。技术人员有时还得用上牙刷,它能有效起到清除尘土的作用。浮土清除完成后,技术人员还需用双氧水或者酒精对恐龙足迹进行化学清理。

“打针”

完成恐龙足迹表面清理后,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给足迹“打针”,也就是用黏合剂将缝隙黏合起来。

技术人员使用的针头是普通的医用针头,因为它足够细小,可以伸进缝隙中。不过,注射的针水可大有讲究。瓦里亚科斯介绍说,虽然此前对延庆的硅化木进行过保育,但是针对恐龙足迹的保育还是第一次。因此,希腊技术人员在希腊根据延庆恐龙足迹的特点不断地配比化学药品,使其能够充分地与恐龙足迹缝隙融合。

不过这款恐龙足迹特供针水到底是何种“配方”,瓦里亚科斯并未透露。曾光格告诉记者,目前这项技术保密,但是希腊技术专家会将这一技术教授给中方技术人员,“严格来说,这是一项引进技术,而绝不是把既有的技术简简单单地照搬过来,我们需要不断地试验、测试,寻找到适合的方法。”曾光格表示,今年的保育项目之所以叫实验性保育,正是因为需要考量在延庆目前的环境下,这个项目有怎样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将不断地对保育后的恐龙足迹进行监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即使这项保育技术没有起到很好的保育效果,技术人员也可以将恐龙足迹进行恢复,不会对其造成破坏。

配好针水后怎么“打针”?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学生李楠、方军、张瑶都是保育员,他们告诉记者,与普通“打针”不同,给恐龙足迹“打针”一般需要打三次。李楠说:“‘打针’主要针对的是恐龙足迹上细小的缝隙。我们完成清除浮土后,需要先用5%浓度的化学针水注射进缝隙,然后观察缝隙的黏合情况,然后再分次注入15%和20%浓度的化学针水,三针打完这一步骤方能完工。”李楠告诉记者,浓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浓度越小,渗透率越好。

防水

完成填充后,技术人员还将对恐龙足迹进行防水处理。曾光格介绍,技术人员将防水剂涂在足迹表面,使其能够抵挡住雨水的侵蚀。

在瓦里亚科斯看来,保育最难的一步则在于让保育后的恐龙足迹看上去更加自然。记者了解到,无论是用于黏合缝隙的针水,还是抵御雨水的防水剂,除了达到很好的保育目的,还得让这些材料与恐龙足迹、周围山体完美融合。曾光格告诉记者:“完成保育后,这些恐龙足迹从视觉上来说将更加清晰可辨,反光效果也会更好,更容易为游客所欣赏。”  

恐龙知识

保护举措

延庆恐龙足迹位于滦赤路K132处东侧,由于毗邻公路,较多车辆通过对恐龙足迹的保存非常不利。地质公园管理处联合延庆区公路分局对滦赤路进行改线。改线后,原公路不再允许社会车辆通行,仅供地质公园游客游览参观,从而实现了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域封闭管理。

恐龙足迹

张建平教授团队技术人员介绍,恐龙足迹化石是恐龙在生活时期行走于未完全固结的沉积物表面上而留下来的足部印迹,经成岩作用而保存下来的化石。它不仅包括了恐龙的足迹、行迹,还包括恐龙的游泳迹、尾迹以及休息迹等。

足迹种类

据技术人员介绍,不同类别的恐龙,其足部骨骼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这些独有的特征会反映到足迹的形状上,据此可以判断恐龙的类别。根据恐龙足迹的轮廓及形状可以区分兽脚类、蜥脚类、小型鸟脚类、禽龙—鸭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角龙类等。其中,兽脚类足迹通常为三趾型、并有非常尖锐的爪痕;蜥脚类足迹由前后足迹组成,都像大型的圆坑,后足迹还有约三个粗壮的爪痕;禽龙—鸭嘴龙类足迹的后足迹为三趾型,脚趾形似苜蓿叶,爪痕非常粗钝。

足迹形成

张建平教授团队技术人员介绍,在漫长的恐龙时代中,恐龙行走留下了无数的足迹。然而,人类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并不多。这是因为恐龙的足迹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保存下来的。比如,在干硬的地面上,恐龙走过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很快便消失了;在过软的地面上,恐龙足迹会很快被周围流动的泥沙埋没;只有在泥沙的温度、黏度、颗粒度都很适当的地面,恐龙足迹才能被保留下来,而且这些足迹要及时地被后来的沉积物覆盖,过早或者过晚都不能形成足迹化石,由此可见恐龙足迹的珍贵。

■晨报档案

2012年1月,延庆区政府正式公布,千家店镇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内发现大批距今约1.4亿至1.5亿年前晚侏罗纪的恐龙足迹化石。这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龙记录。

张建平教授介绍说,恐龙足迹化石位于千家店园区核心区S309线延庆段南侧,保存于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三段紫红色砂岩中。恐龙足迹位于山体上,密集分布于山底到山顶的区域。留有恐龙脚印的山体原本应是水平位置,但由于地壳运动,部分足迹随山体提升至山顶。至于足迹何时暴露出来的,张建平推测应该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这可能是在修路开山时,恐龙足迹才暴露的,但保留得很好,几乎没有受到毁坏。”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