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落地“杀手级”应用 智慧安防令“杀手”无处遁形

2018-11-01 11:26 证券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尽管现在是言必谈“AI”(人工智能),但除了一蜂窝的自动驾驶之外,AI究竟能给人们带来哪些“立竿见影”的变化呢?集中科院最强AI科研团队的银河水滴公司,给出了答案。

日前,《机智过人》第二季在央视一套播出,银河水滴再次在节目中亮相,凭借其“独步天下”的步态识别技术,准确的识别出“四胞胎”在舞蹈“剪影”上的差异,技惊四座。

在此前的节目中,银河水滴的步态识别技术,还战胜了《最强大脑》中记忆大师袁梦,从10个身高体型相似的人中准确识别出“嫌疑人”、从21只体型毛色相似的金毛犬及剪影中识别出目标金毛犬,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盛赞“机智过人”。

所谓步态识别,是指通过身体体型和行走姿态来分析人的身份,其物理基础是每个人不同的生理结构,如头型、腿骨、肌肉特点、步幅等。

公开信息显示,银河水滴成立于2016年6月,创始团队来自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在人工智能领域有20多年技术积累,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三项中国最高科技大奖。其中公司创始人、CEO黄永祯博士获得过近10项国内外计算机视觉竞赛冠亚军。目前,银河水滴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步态识别技术和最大的步态数据库。

“做科研不能仅仅停留在发表论文,纸上谈兵,特别是对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怎么把论文上的成果转换为实际的产品和产业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支持下,这些年非常强调怎样把产业化技术转移做起来,这是银河水滴成立的最大的背景”,银河水滴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谭铁牛院士指出。

步态识别变身“杀手级”应用

值得欣慰的是,短短两年时间,步态识别技术已经卖出了产业应用的第一步。

日前,银河水滴正式推出了步态检索智能一体机——水滴神鉴,其也是全球首款步态识别商用产品。作为一个集算法、软件和硬件为一体的便携式安防专用设备,其可以在海量视频中快速实现对目标人物的查找。

“相比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远距离,无须被识别人配合。人脸识别当然也可以不需要被识别人配合,但是不能那么远距离。这对安防、安全监控尤为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谭铁牛指出,“步态识别最大的好处就是非接触、远距离”。

在产品演示时,记者看到,当监控视频中来来往往的人在十米开外时,人脸识别就已经无能为力了,而水滴神鉴却依旧能够准确地找出“嫌疑人”。“虽然名字叫步态识别,但我们用的是全身的特征,至于用的哪一块,说实话我们研发人员也不是100%清楚到底具体某块作用的占比。全身有600多块肌肉,200多个骨骼,我们会知道大概哪些地方效果会更好,但是没法严格控制以哪一块为主。嫌疑人可能觉得伪装‘外八字’就已经改变步态了,但是头型、肩膀特征能改吗?这个是改变不了的,是全身的特征。除非嫌疑人比我们还专业,否则很难伪装”,黄永祯表示。

此前,海量视频回放时,需要大量警方人员时刻紧盯屏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准确率不高。“中国现在已经有3000万个摄像机,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这是非常恐怖的数据量”,黄永祯透露,使用水滴神鉴后,1小时的视频最快用10分钟就可以检索完。目前该产品已在公安系统累计试用超过1000小时,试验/参与了20多个案件的侦破,获得广泛好评。

对此,有业界人士指出,当出现远距离、非配合、全视角(只有侧面和背面)、光线弱、有意遮挡面部、多次换服装等情况时,用步态识别技术进行搜检几乎是最优或唯一的选择。

步态识别“溢出效应”明显

除了“水滴神鉴”之外,银河水滴还发布了“水滴智检”、“智能安检仪”等系列产品。“水滴智检”可替代人工,对地铁轨道与隧道进行智能巡检。该检测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成钢轨及锁扣缺陷检测、钢轨内部缺陷检测、车辆限界检测、隧道环境异常检测、接触网缺陷检测、轨距检测等六大功能。

智能安检仪基于银河水滴自主研发的深度结构表达模型,通过大量的样本学习、训练,自动识别液体、管制刀具、枪支等违禁品并报警,辅助安检人员进行快速准确的违禁品识别,提升安检速度。

此外,银河水滴还宣布,工业视觉平台“Industry AI”的工业视觉检测算法将面向工业用户三年免费开放,以大幅降低智能工业检测算法门槛,提升中国工业检测的智能化水平。

黄永祯表示,基于步态识别技术,未来银河水滴还将在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机器人等领域布局,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不断打磨更多优秀的产品服务社会。

中科院自动化所党委书记牟克雄指出:“要使人工智能真正发挥效应,必须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刻理解应用场景的专业知识。我们十分高兴的看到,银河水滴积极探索技术与场景的结合,不断尝试将人工智能理论方法与专业领域结合,选择在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工业等领域深耕。期待银河水滴能够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更期待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贺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