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11”2135亿背后的故事:变化的不只是销售数字

2018-11-13 08:42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变化的远远不只是销售数字

2009年,尽管中国电商用户已经突破1亿,但网购潜力尚未爆发。平淡无奇的11月夹在“十一黄金周”和圣诞节之间,是一片名副其实的消费洼地。这一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商城策划了一个专属网购用户的活动,联合27家店铺,以“光棍节”的名义做起了“五折促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网站竟然在一天卖出了5000万元的商品,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未来。

今年是双11的第十个年头,天猫双11狂欢节在2135亿的新纪录上落下帷幕。变化的却远远不只是销售数字。

十年里,人们的消费习惯、支付体验悄然发生了改变。数据显示,今年11日当天,消费者通过指纹、刷脸完成支付的比例达到60.3%,密码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生物支付时代已经到来。

每年的技术大考“倒逼”电商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不仅服务着双11,也已成为社会商业的基础设施。2018年双11期间,阿里云上新增调用的弹性计算能力累计超过1000万核,相当于10座大型数据中心,创造了“脉冲计算”的新纪录。

千千万万的商家是这场购物狂欢的缔造者,也是受益者。从第一年的27个品牌参与,到今年的18万个品牌参与,双11当天,237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亿元,双11成为商业领域的奥运会。

过去十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保持在45%以上,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上升至78.5%。消费的篮子越来越大,消费者也有了更多、更高品质的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009年接近4万亿,2017年约29万亿,增长超过6倍,而同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92倍。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线上消费的方式与场景不断变革、延展,成为引领消费升级的主导力量之一。

十年是一个并不算短的时间刻度,但却只是中国消费升级大潮的一个片断。当中国外贸发展环境日益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对于双11,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更多新零售,更多新制造,更多新消费,更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北京晨报记者 刘映花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