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裁员停止招聘传闻不断 互联网行业“寒冬”又至?

2018-11-29 09:09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京东商城将裁员10%以上,并拟先裁未婚未育女性”的消息刷屏。对此,京东公开回应称,这是正常的人员流动和末位优化,却被造谣为“京东大面积裁员”,公司已收集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虽然消息被辟谣,但下半年以来,关于BATJ等互联网公司裁员、停止社会招聘的传闻就没断过,从业者“日子不好过”的感叹声此起彼伏。狂飙突进的国内互联网行业,是否真的在步入“寒冬”?

阿里腾讯京东齐声澄清传闻

京东并不是第一次陷入“裁员”风波了。5月上旬,就有网友匿名爆料称京东将要裁员且已经停止社会招聘,试用期内的员工面临被辞退的风险。而此次爆料更是放出了“先裁未婚未育女性”这样吸睛的字眼儿。

京东对此回应称:“京东每年定期都会针对所有人员开展绩效评价和人才盘点,对优秀人员给予更大的激励和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绩效表现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岗位调整和优化。”

记者联系了京东内部员工,对方直言“网上消息是假的,没听说过裁员的事儿”。询问多名京东员工“末位淘汰制”的具体规则时,对方均表示不清楚。

近期,关于互联网公司裁员、停止社招的消息屡见不鲜。10月,有应聘者表示阿里已全面缩减人员编制,所有业务线都不批offer(录用通知),包括技术岗,近期招不上来的可能就会被砍掉了;同一时间,京东也被传“全面停止社招,文件已发出”;9月初,还有传闻称腾讯将裁员6000人。

对于这些传闻,三家公司均予以否认。阿里官方回应称:“这只是阿里巴巴近期的一次人才盘点和人才体系升级。”腾讯公关负责人则辟谣称:“HR忙得很,没空裁员。”

虽然一次次的谣传均被官方辟谣,但在一些行业从业者看来,在房产和P2P行业洗牌后,互联网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合伙人说,裁员和缩减编制,是应对资本寒冬最直接的方法。

互联网行业招聘需求放缓

“近期行业形势的确不好,跳槽已经跳不动了。”张钧先后在五家互联网金融及电商平台任职,最近刚刚辞职准备创业。蘑菇街离职员工朱女士则感慨“合并裁员的魔咒打不破”,据她透露,蘑菇街内部今年曾大范围裁员。在一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工作的小樊,这几个月也萌生过跳槽的想法,不过因没有更多可选择的职位,他还是选择先留在公司观望。

数字证实了互联网行业正面临的窘境。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近日联合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称,互联网/电子商务就业景气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为4.2,比第二季度低了0.56个百分点,在诸多行业中排名下滑,环比同样下降。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1%,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需求负增长,职位的收缩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互联网行业发展遭遇流量瓶颈,竞争白热化,资本不再热衷于流向这个领域,企业发展挑战大。”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分析。

拉勾网昨天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内部统计报告显示,平台每月新增职位的同比增幅,从7月开始已连续3个月下降,分别为22.2%、8.4%和-2.7%,9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猎聘“2018年1月至10月全行业新增职位指数”同样显示,进入10月份以来,互联网行业出现了企业招聘需求放缓的趋势,但目前并未表现出断崖式下降。

“寒冬”只是回归正常估值

其实,从2014年到2018年,每一年网络上都有关于“互联网寒冬来了”的惊叹。

几年前,优酷土豆、携程去哪儿、滴滴快的等捉对厮杀的对手纷纷联姻,就有人大呼“寒冬下互联网企业抱团取暖”;这两年团购、O2O、共享经济等创业公司倒闭了一批,也不断有人称“寒冬将至”。互联网行业真的年年都经历寒冬吗?

在拉勾网首席营销官鲍艾乐看来,“互联网寒冬”“裁人潮”只是一个伪命题,任何一个行业的泡沫都会破裂,很多靠资本补贴的企业,市场并不买单,因此公司倒闭、企业裁员的现象算是行业自我净化,隔段时间就会发生。

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在近日举行的第11届创业家年会上则表示,好的企业没有寒冬,所谓“寒冬”只是企业回归正常估值,他更愿意在“互联网寒冬”前加上“周期性”的修饰。他分析,如今互联网“周期性寒冬”除了与经济大环境相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转换”——在从移动互联网向未来智能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转换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落差。“智能互联网在影响各行各业、带来产业变革机会时,并不像移动互联网那样快。”他建议,企业、创业者、投资人的心态都需要经历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过于“狂飙突进”向更有耐心的一次大调整。

根据多份近期发布的职场研究报告,互联网行业并未出现极度悲观的发展趋势。猎聘大数据显示,25.9%的互联网企业表示第四季度会相比第三季度增加招聘需求,表示减少招聘需求的企业只占19.4%,各大企业也在为“过冬”储备人才。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