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做“爆款”不是捞“快钱”

2018-12-05 10:29 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 放大 缩小

流量至上、眼球经济、平台效应、渠道为王……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自媒体纷纷涌入内容创业的“蓝海”,而号称“10秒炮制一篇爆文月入3万”的互联网创作“培训”也一度成为业内的谈资。

爆款,本指在商品销售中,供不应求,销售量很高的商品。在自媒体行业中,多指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爆款的背后是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众所周知,流量是平台变现的重要资源。追逐流量无可厚非,但若一味追求爆款,重营销轻内容,就会本末倒置,以致低俗内容泛滥,粗制滥造横行。更有甚者,为吸引眼球不择手段,越过法律和道德的边界,不但砸了自己的招牌,还扰乱了市场环境。

更何况,与一般产品相比,资讯内容更具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属性。豆浆油条吃坏了无非闹肚子,但要是中了谣言的毒,搞不好要出人命。为了流量而编谣言、说假话,甚至炮制“毒鸡汤”,无异于图财害命。国家网信办陆续颁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文件,完善自媒体管理,既是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也是通过强化运营主体的责任意识,降低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让人们更容易获得健康而有价值的“干货”。

事实上,互联网产业在经历了跑马圈地的野蛮发展后,已经逐渐开始存量经营,资讯内容创业也进入了精耕细作时代。企鹅智酷的数据显示,56.1%的自媒体用户对内容质量表达明确的担忧心态,2017年超过2/3的用户不再关注新的自媒体账号。心灵鸡汤和标题党之类的文章非但不能获得关注,反而因其信息误导和情感绑架而被受众深恶痛绝。用户的审美标准和判断力的提升倒逼了内容生产转型。事实证明:挣快钱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

从“二更食堂”公众号永久关停、“暴走漫画”被判道歉赔偿,到10月以来国家网信办针对自媒体账号乱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可见,无论是市场还是监管都在引导自媒体重回“内容为王”之路。为了所谓“流量”、“打赏”、“点击”而突破下限、罔顾底线的行为终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所以,自媒体在追逐网络爆款的时候,有必要想清楚到底因何而“爆”。靠抄袭剽窃、注水洗稿,赚一笔快钱而后一走了之,不但不会得逞还会惹上官司;而深耕内容创作,生产优质资讯,纵然一时不为人所知,只要持之以恒,终能打造“金字招牌”。(王法治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