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买家”:从蛛丝马迹中取证

2019-03-15 15:4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有这样一群人,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经常“化妆”成普通买家,在电脑前同卖家讨价还价,询问各种与产品质量相关的问题,完成下单后,还要把操作过程中的聊天记录、卖家的各种信息截图留存……这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买家”。有时,“神秘买家”们还会“变身”旅游者,参加“一日游”、“跨省游”,记录下旅游中强制购物、缩减景点等违规操作。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记者走近两位“神秘买家”,看看她们究竟如何拿到经营者的侵权证据。其实,用90后“神秘买家”贝贝和晶晶(化名)的话说,干好“神秘买家”的工作不仅要细心,还要对各种套路了然于胸。这些“神秘买家”在刚出道的时候并非高手,也经历过被卖家拉黑、被导游察觉的窘境。

“网购不是查户口,话要慢慢套”

说起自己“神秘买家”的身份,90后女孩贝贝笑称被选中完全是一次偶然。“我平时就喜欢网购,自己也比较细心,而且感觉这个身份特别神秘、有意思,就忍不住想要试一试。”

跨进了“神秘买家”的门槛,贝贝才意识到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培训期间,各种技巧、规则和操作流程让贝贝明白,“买买买”的背后承担的是一份责任,落笔签下《保密协议》的一刻,贝贝被告知,所有行动和任务都不能告诉家里人,从任务开始到结束,也不能向外界提及一个字。也就是说,即便任务结束后,检查结果被公布,贝贝也不能承认自己参加过这次行动。

尽管贝贝信心满满,但现实很快就给贝贝上了一课。一次,贝贝发现一家网络直销的日本粉底价格“特便宜”,甚至比日本店铺的官网标价还要便宜两成。职业的敏感让她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事,于是贝贝点开了商家的对话框。“请问您这款粉底是否保真?进货来源是哪里?如果有问题怎么处理?”四五个问题“对话”以后,卖家的头像变灰了,状态显示离线。贝贝被“拉黑”了。

“化妆品是我熟悉的领域,怎么就被发现了呢?”想了半天,贝贝也不知道自己哪儿出了问题。“问题问得不能咄咄逼人、太刻板,要和平常网购的时候一样,至少得叫卖家一声‘亲’吧。”一位“前辈”的提醒让贝贝豁然开朗。

“亲,你家这款到底适不适合我的皮肤呢?多买一件有赠品啵?我还想买件送朋友,能提供什么包装?”换了一个网名的贝贝为了拿到这件可疑产品,又是聊美容,又是求优惠,中间还顺便问了问货源问题,最后终于成功购进。事后证实,这家网店售卖的确实是“高仿”产品,贝贝和商家的对话、交易记录也提交给了监管部门。贝贝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渐渐的,贝贝成长为一名一心多用、应付自如的“准高手”,可以比较轻松地询问出很多关键信息。“有时候你觉出不对劲儿,但要拿到确凿的证据,还得动动脑子费一番功夫,违法商家现在也是越来越精了”,贝贝说,现在,每当有新的“神秘买家”网购遇到“裉节儿”时,贝贝也会提醒“别着急,咱们慢慢套话,不能上来就跟查户口一样。”

“有一次网购运动鞋,让我意识到自己还不能大意,事先的功课必须做足。”贝贝说,执行这次任务之前,她从来没有关注过高端的足球鞋、篮球鞋和跑鞋,知识储备基本为零。接到任务后,贝贝立马做起了功课,材料、名称和数据背了一大堆。可是真坐到了电脑前,还是有点儿小紧张。“我一遍又一遍地想那些名词,可卖家一个问题就把我给问蒙了。”贝贝说,一开始她假装熟手和卖家交流得很顺畅,结果卖家突然问她“需要‘全脚掌气垫’款还是‘半脚掌气垫’款?”贝贝顿时张口结舌,假装有别的事儿草草离线。“想要做好这份工作,也得多学习,网购的面儿太大了,要把自己练成老司机,随时准备应付各种情况。”贝贝坦言。

如今,贝贝已经成长为一名“神秘买家”高手。在和卖家的交锋中,可以熟练地运用“反套路”对抗“套路”。贝贝有自己的心得,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神秘买家”,除了技术层面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层面,“要让卖家觉得,虽然你很挑剔,但你真的是买主,而不是看热闹的。”贝贝说,每当看到自己“购买”的商品被证实有质量问题并得到处置,她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人家是旅游,我们是斗智斗勇”

旅游体验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神秘买家”,和网购相比,这种体验更加“惊心动魄”。同样是90后的晶晶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她特别怕和导游对眼神儿,因为“导游的眼光特贼,稍不留神似乎就能被看穿‘卧底’身份”。

“别看车上几十名游客,就一名导游,但只要你看他的时候,总觉得他也在看你。”晶晶说,一次,她和一名同事扮成母女去体验北京一日游。

“咱们这是两个小时的景点,但不走回头路,一个半小时肯定能转完,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去买些土特产,我们也不挣钱,就这点儿回扣,多少支持一下。”一上车,导游的开场白让晶晶“母女”绷紧了神经:这不明目张胆地强制消费吗,还缩减行程。晶晶决定拍下导游证,确认一下导游的资质。

到了景点一下车,晶晶就开始有意无意在导游身边转悠,可是导游证太小,导游又一直在走动,晶晶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导游,咱们中午在哪儿吃饭啊?我岁数大,有点儿饿了。”看到晶晶遇到困难,“妈妈”及时伸出援手。就在导游回头侧身的一刹那,晶晶在另一侧用手机拍下了导游证。正当晶晶暗自窃喜的时候,导游突然转过身,看了看她说:“哎,你拍什么呢?”

来不及害怕,晶晶立刻举起手机,一边做着“剪刀手”,一边一通自拍,还自顾自地说:“妈,您看这景多好,快来拍一张。”在导游怀疑的眼神中,晶晶总算逃过一关,可她也就此被导游盯上了。“后来明显感觉到他对我有了防范,比如大部队要走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招呼,就是不理我。发东西的时候,别人都是递到手里,到我这儿他也不过来,直接扔给我。”晶晶说,当时自己也不确定是否被发现了,但为了完成任务只能硬着头皮装傻跟下去,“反正他也没真发现我干什么。”

跟团旅游还得有“甘愿被宰”的心理准备。有一次,导游向游客们讲解生肖运势,奉承了几位出手大方的游客,特意点到了晶晶。“姑娘你属什么?我给你说说。”当晶晶说出自己的属相后,导游马上“提醒”:“哎呀流年不利,婚姻不顺,老年的时候可能有大灾……”晶晶明知道这是对方趁机吓唬自己,想让自己掏钱购物,但也只能强压怒火,装着糊涂继续斗智斗勇。

每次跟团,晶晶都是找导游搭讪最多的人,目的就是勾着对方说话。“多问他问题,实在没有由头的时候就给自己加戏,甚至在他眼皮底下用外地口音假装跟朋友说一通语音,再去问相关的问题。显得自然一些。”晶晶说。

到了晚上,“戏精”晶晶又会变身“余则成”,整理一天的视频和录音。一天下来,录音和视频加起来有二三十段,需要截取有效信息,分类标注并且上传。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当其他游客都进入梦乡的时候,“神秘买家”们还要开第二天的“选题会”。“第一天没有拍到的,第二天就要想办法让导游再说,得提前有个策划。到了新景点,还会有新情况出现,也得提前设计几套预案。”晶晶表示。

尽管每次“游玩”下来,晶晶都会身心俱疲,她却乐此不疲地做着一次又一次旅游体验。“通过我们的体验,对旅游中的潜规则进行揭示,进而督促整改,也可以让消费者学会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晶晶说,自己很满足。

马上就访

“神秘买家”制度是监管创新

现在,“神秘买家”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管“新方式”被引入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检工作以及消费者协会的消费体验中。在隐匿身份的情况下,这些人员“佯装”成普通消费者,线上购买商品进行质量抽检,或者线下进行消费服务体验,不“惊动”被检单位或平台就完成了监测。有监管部门称,身份隐匿却掷地有声的新型商品质量抽检时代已经到来。

“传统的商品、食品抽检方式,监管者深入企业进行突击检查、明察暗访,极容易‘打草惊蛇’,有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神秘买家’这种体验式抽检方式从消费者角度切入,比传统方式更容易发现问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凤翔告诉本报记者,直接吸纳部分消费者作为志愿者参与“神秘买家”,既可以减轻监管部门的压力,也能释放消费者打假维权的热情。陈凤翔说,这些神秘买家以顾客身份真实还原消费者购物过程,记录抽样商品的相关信息,一张看似平常的“订单”、“合同”,是监管者对网络经营者经营行为是否达标的一次检验,这是监管方式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创新之举,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网络流通环节的“堵漏”,对监管盲区的“补白”。

陈凤翔说,目前北京市的消费维权志愿者队伍已有百余人,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五六十岁的老年人,“神秘买家”就从他们当中产生。下一步市消协还会招募多种专业、类型的志愿者,比如汽车、法律领域人士,这些志愿者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将投身调查、比较试验等工作领域,提高社会监督效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发挥作用。记者 张骜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