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68成互联网名企云集地

2019-03-27 09:18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798和768,二者虽然仅有一个数字之差,却一个声名早在外,一个巷深有花香。近几年来,不同于798的发展道路,768这座位于海淀区的国营老厂区成了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的宝地。

在这片占地6.87万平方米,并不算大的园区中,诞生了知乎、脉脉和春雨医生三家互联网独角兽公司,在北京众多文创科技园区中独树一帜,2018年园区产值更是高达40亿元。这不禁让人想探寻:768园区为何成了独角兽的摇篮?

“双生态”成王牌

虽然附近的学清路喧嚣热闹,但768园区中却静得能听到阵阵鸟鸣。初春时节,午后遛弯儿的上班族多了起来,篮球场上小伙子们挥汗如雨,还有三五好友相约去园内的攀岩馆一决高下。园内花园绿地点缀其中,苏式风格建筑和宽敞的道路一派整洁宁静。

768园区隶属于北京大华电子集团,也就是原国营768厂,曾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微波测量仪器专业大型军工骨干企业。自10年前开园起,园区陆续确定吸引4种业态——“互联网+”、人工智能、生态建筑景观设计和文化影视设计,如今文化科技企业占比已近九成。

园区中的大忙人是运营经理常鑫。截至目前,园区内共入驻了102家企业、4100余名员工,办公空间、物业服务、资源对接等各方面的需求如雪片般飞来,让园区运营团队时刻保持着高度紧张状态。

“企业不只是‘租户’,我们会第一时间了解并主动响应他们的需求。”常鑫说,768园区主打的产业生态和自然生态“双生态”定位成为吸引企业进驻的王牌,让园区成为助推企业加速进化的绝佳沃土。

独角兽扎堆为“幸运”

产业生态是什么?是让独角兽扎堆孕育的因素之一。

2017年4月,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脉脉决定搬家。在选择新办公地点时,有同行提到768是孕育独角兽的“幸运园区”,这让创始团队有些心动。脉脉联合创始人陈玥看上了附近密集的科技企业和高校资源。

脉脉入驻后一年,就获得了职场社交领域迄今所获得的最大一笔融资,成为行业内首家独角兽。

离脉脉办公地点不到200米的A座10号门,是另一家独角兽企业知乎。2011年夏天,知乎在创立的第2年就搬入了768,去年8月完成2.7亿美元E轮融资后,估值达24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知乎入驻768的部分原因,是园内另一家独角兽企业春雨医生的推荐。“互联网团队更喜欢园区式的办公环境,768有种校园的感觉,更开放也更有活力。”知乎相关负责人说,由于紧挨着科研院所和高校,公司在招聘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园区组织的创业分享、政策宣讲、文娱演出等活动十分吸引人,员工的归属感更强。

在常鑫看来,768多年前就明确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定位,因此较早形成了产业和人才的聚集效应,为企业成长为独角兽打好根基。

运营不靠“吃瓦片”

常鑫深知,客户提及的“幸运园区”有些言过其实,但768能孕育多家独角兽企业并非偶然。

和一些写字楼林立的园区相比,768有些“异类”:2万平方米绿地,容积率仅为0.52,这是牺牲经济利益才保住的底线数字。为了保持园区的定位特色与专业化程度,园区还拒绝了很多不符合定位的企业进驻。

“园区运营不能只靠‘吃瓦片’,而是通过更多增值服务让入园企业实现生态发展。”常鑫透露了园区今年发展的最新计划:打造创业孵化、科技、人才和金融四方面的资源服务平台。

在园区东北角,900平方米的“创客坊”将于4月启用,将成为孵化初始创业团队的平台;大华集团在京实验室计划对外开放,科技平台将优先满足园区企业的科研需求。

既要实现留白增绿,又要有空间承接意向入驻企业,可园区长期满租,空间体量严重不足。这成了摆在768面前的最大难题,也是不少园区面临的瓶颈。腾退空间业态升级等多种方式增容提效,成为768探索提升园区空间体量的方式。

不可忽视的是,在北京,类似768这样的园区数量逐渐增多,同质化园区间对企业的争夺愈发激烈。哪个园区能成为下一个独角兽“摇篮”?这对园区自身特色、客户黏性、核心竞争力的提炼提升提出了巨大挑战,先蹚出一条路的768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