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邯郸研究院当起“科技红娘”

2019-04-12 09:0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邯郸这样一座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更加重要。我们若想摆脱资源环境的压力,更要在科技创新上高人一筹。”邯郸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彤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邯郸市与科技创新“富矿”北京大学签约,双方合作成立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    

5年来,北大为邯郸带来了首都高校创新联盟。在北大邯郸研究院这位“科技红娘”引领下,一批北京优质项目落地转化推广,千年古城邯郸也因此迎来转型重要机遇。今年,研究院将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等领域,完成工业电机产品节能系统产业化、大数据智慧招商平台、大健康营养科技开发平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等10个科技成果转化。

北大带来一个“联盟”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邯郸市主城区东北部,这里楼宇林立、植被茂密,宛然一幅大城市高端写字楼的景致,北大邯郸研究院就位于此。四层小楼的研究院门口挂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新材料研究中心”“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生命科技研究中心”“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五块牌子,格外显眼。

北大邯郸研究院是北京大学在河北设立的唯一一家“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构。合作过程中,邯郸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支持研究院科研项目、500万元支持研究院日常运行。同时,该市还提供了1.4万平方米的研发场地和企业办公场地供研究院使用,三年免租。

北京大学方面则提供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北京大学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红燕挂职邯郸市长助理,同时担任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院长。她向记者介绍,北京大学与邯郸市合作后,北京大学所在的首都33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联盟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邯郸,目前国内外高校院所、大型企业项目、人才、成果、资金等创新资源正在向这里聚集。

为了对接当地需求,研究院建立高校院所成果库,与12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机制。目前已签约27个技术团队,建成了包含5000项技术的成果库,供邯郸市各县区有关企业进行对接。

另外,研究院还建立了地方企业需求库,加强与邯郸企业的联系,挖掘甄别企业150多项技术需求,对20余家优势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刘红燕介绍,研究院2018年组织举办40场需求对接会,促成30项成熟技术落地,合作培养高级人才300人,实现了技术成果、需求、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的有机匹配。

筛选项目“千里挑一”

邯郸产业结构偏重,去产能压力较大,产业转型需求迫切。因此,除对接需求外,北大邯郸研究院还肩负着为当地孵化新兴产业的任务。“这里将重点实施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服务于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刘红燕向记者介绍。

研究院科技项目负责人王硕介绍,一个合适的项目通常要从七八百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出来。“一方面,我们要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前景,考察项目是否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项目要符合邯郸市产业发展需要,必须真正落地,产生经济效益和带动效应。”

去年,研究院成功引进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高国华教授的“现代设施农业智能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该项目主要聚焦温室大棚的设施自动化。传统温室大棚产出的蔬菜净菜率低,田间作业繁琐,用工人数多,种植成本高。全套自动化设备可实现叶类菜的水培、移栽、上种植架、收获和包装,产量是原来的8倍。同时该设备还可用于果蔬和花卉的温室种植,目前这项技术已在邯郸滏东农业园区进行示范应用。王硕说:“邯郸的农业较为发达,试点成功后,可在本地大范围推广,这有利于提高产量,降低人工成本。”

已经孵化12家中小企业

刘红燕介绍,研究院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公司”的转化模式,促进关键技术的落地。创新团队与研究院作为合作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研究院秉着支持创新团队,尊重科技创新成果理念,按比例分配成果收益,支持创新团队创业。除此之外,研究院还有第二种转化模式——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研究院以技术持股方式转化成果。第三种转化模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和咨询服务。

“邯郸是国家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协同创新为邯郸提供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王立彤表示,去年以来,北大邯郸创新研究院设立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智能装备、生命科技等5个高水平研究中心,完成了相变储能材料、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等4个项目的中试,目前正在组织实施高性能合金材料轻量化部件等3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技术攻关,已孵化出河北美泰材料科技、河北未名电子科技等12家中小企业,其中美泰公司3年内可达到5亿元的年产值。

同时,邯郸市还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院提供了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设立先进装备和新材料两支产业基金,推动研究院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产业化集群式发展。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