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世园会:创意世园 移天缩地

2019-04-28 08:24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国际馆在灯光映衬下如梦如幻。

“高台阁院”式的永宁阁是园区内的标志性建筑。

“新丝绸之路”花园采用林地包围草原的形式。

“奇幻光影森林”用光影科技赋予植物新的生命。

“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园林的妙处,在于“借景”山河,把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纳入其中。

2019北京世园会被誉为“长城脚下的世园会”。5.03平方公里园林景观,因地制宜,借景气势磅礴的八达岭长城和蜿蜒绵亘的妫水河。暮色苍茫时分,一抹青山,映衬春水绿波,花香暗度,莺声初啭,无形之景与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怕是此前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不曾有过的创意。

北京世园会既有“移天缩地”之妙,也有玲珑精巧之美。

步入园中,胡同里的老北京四合院、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各具特色的园林,呈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新丝绸之路”花园,则用穿越在“一带一路”的植物,谱写中西文化交流的古与今。

古用“虚景”点园林,今凭光影呈幻境。

在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游客可看到用纱幔、光影、数字影像等虚拟现实手段,呈现甲骨文、《诗经》中的植物,营造“风拂花开,崇尚自然”的意境。风靡全球的teamLab,利用数字技术,以光为颜料,描绘与人融为一体的自然奇景。

无论是构园、布景,还是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2019北京世园会可谓俯拾皆妙趣,无处不创意。

巧借山水成诗画

营造园林,首在选址,需得山川之胜,辅之以人工,才能使建筑、山水、花木,富有诗情画意。

譬如驰名中外的颐和园,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山色塔影,移入栏前,风景洵美。

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选址距离市区78公里的延庆。北依八达岭长城、海陀山,横跨妫水河两岸。深得古典园林之妙谛,因地制宜,巧借山水为屏,如诗如画。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说,“北京世园会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从古人的生态思想中汲取营养,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借八达岭长城之磅礴。

北京世园会园区,距离八达岭长城仅10公里。从园区北望,巍峨险峻、秀丽逶迤的长城尽收眼底,仿佛长城在园中。

借海陀山之苍翠。

园区以冠帽山、海陀山为对景,引山水入园,形成正南北向的山水园艺轴和近东西向的世界园艺轴,由此铺开万花之园的盛景。

借妫水河之秀美。

世园会园区横跨妫水河两岸,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2014年,当园区规划团队走到妫水河的拐弯处时,往北看到了最为宽阔的水面,而水面之上是冠帽山、小海陀山。他们以此为“自然感动点”,规划设计了“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的整体格局。

借永宁阁之典雅。

北京世园会利用“挖湖堆山、山林入城”的造园手法,堆筑了一座天田山,山顶上耸立一座永宁阁,海拔514.35米,是整个园区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

“高台阁院”式的永宁阁,吸收辽金时代建筑特征,为世园会的山河底色平添几分北国风光。“这一选择不光是因为北京建都始于辽金,还有一个原因是辽金所处的中古时代,恰好是中国建筑史的顶峰阶段。”永宁阁主创设计师董璁教授说。

登阁凭栏,既可俯瞰全园景色,更可南瞻长城,北望海陀。在董璁教授看来,“它类似于万寿山佛香阁的存在,代表着一座园林的文化精神。”

穿越时空“新丝路”

在空间上,山水园艺轴和世界园艺轴连起园内的各个展园;而在时间上,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联动了世界各国文化。

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丝绸输往波斯和罗马,西方的奇珍异草也随之带回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流由此开始。

沿着绵长的丝绸之路,植物、香料、水果在西域、中亚、地中海西岸、欧洲、北非之间,源源不断地交流。从广州、杭州、泉州等地经南洋抵达印度、阿拉伯海和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相继开通。从此之后,世界上所有文明也都因此而连接在了一起。

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在本届世园会,用来自中亚、西亚的葡萄、石榴、苹果等元素塑造了一条飘逸的丝绸之路景观带,演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延续发展。

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给英国生态景观设计师詹姆斯·希契莫夫和汤姆·斯图尔特·史密斯带来了设计灵感。他们联袂设计了北京世园会的创意展园——“新丝绸之路”花园。花园整体布局采用林地包围草原的形式,创造一个穿越时空的花园旅程。

游客由外入内,经过树木构成的小森林,丝绸之路景观带沿线的植物渐次铺开,最终进入花园内部核心。“这样的体验过程,会给内部花园一个更强的存在感和抵达感。”设计师说。

“新丝绸之路”花园以北京的乡土植物为基底,引入欧洲、中亚、土耳其和北美的植物,寓意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旅程。

园路由一对交错的环路构成,象征了古代两条丝绸之路的不同分支。穿过林地,横贯心形花园的弯曲路径,则象征着以铁路为依托的新丝绸之路。

整个花园寓意中国将会通过新的贸易路线、交通运输方式和各类文化交流,拉近与世界各国的距离。

奇幻光影话植物

古丝绸之路诉说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植物文化,而在此之前,植物就被我们用来言之于情,形之于诗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这些《诗经》中流传千古的诗句,无一不体现中国人与植物的恋恋风尘。

而久在城市樊笼中的都市人,与诗词中的田园生活已渐行渐远。为此,本届以园艺为载体,用光影科技赋予植物新的诗意。

在世园会中国生态文化展区,科技与设计携手,生态与创意相遇,围绕“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依次布局创造世界园艺的新境界。

“天地人和”展项,甲骨文、《诗经》中的植物,被赋予新的“灵魂”,从远古时代跃入我们眼帘。“祥和逸居”展项,通过纱幔、光影、数字影像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营造“风拂花开,崇尚自然”的山水田园风光。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山海经》中,像韭菜却开着青色花朵的祝余草、人佩戴在身上就不会迷路的迷穀树、用来治疗耳聋的文茎树……各种奇珍异草、珍禽异兽,将在夜幕降临上演的“奇幻光影森林”中呈现。

除此之外,风靡全球的teamLab,也在本届世园会上带给游客奇妙的体验。

“科学能改变人类对世界的看法,艺术也能。”2001年,以东京大学研究所学生为中心的艺术团队,创造了沉浸式数字艺术互动装置teamLab。他们当中,有艺术家、程序员、工程师、动画师、数学家、建筑师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其作品也打破了艺术、科学以及技术之间的界限。

teamLab团队想通过艺术,探索人类与自然,自身与世界的新关系,被称之为“以光为颜料”的艺术团队。他们曾花了半年时间研究和了解红树林群落,数次飞往中国深圳和东南亚寻觅、观察真实红树林群落生存环境,由此创作了瑰丽绚烂的“红树林”。

本届世园会的植物馆内,teamLab团队用实际尺寸大小的红树林世界,将游客带入红树林植物群落的生境“潮间带”。置身其中,一个由红树植物的根、种子、叶片、候鸟以及水生动植物组成的奇幻光影世界,将会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游客眼前。

作为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人与水下动植物的充分互动,红树林世界的生物会受到参与者的影响,不断交互改变自己的行为,给参观者带来即时互动的独特体验。

山水构园,植物传情。北京世园会既有竹影参差、花香暗度,也有绿荫满园、奇幻光影,移步换景,创意无限。

专家点评

古典与现代交织融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专业副教授 侯晓蕾

2019北京世园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以园艺为媒介,引领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诗意地栖居,是人类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

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以雅致深邃之美著称于世,“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正如近代园林大师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园林应该说是‘文人园’,其主导思想是文人思想,其特征就是诗情画意,所追求的就是避去烦嚣,寄情山水,以城市山林化”。

北京世园会用建筑寄情山水,其设计理念集中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精髓,其创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选址和规划设计上,北京世园会汲取古典园林之真谛,选址别具匠心,有虚有实,有借景,有对景,有静观,有山脉,有水源。同时又结合现实的条件和需求,这种整体观和生态自然理念是其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出发点。

在景观与生活的关系上,“接地气”是设计的出发点。例如,北京世园设置了占地3.6万平方米的百蔬园,并以“创意农场、乐享家园”为主题,结合讲座和工作坊等多样化的活动,体现园林源于生活。

在技术层面上,创意点在于新技术在风景园林的实际探索性运用。对世界范围内的世园会也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呈现当今世界各地的园艺新生活、新创意,包罗万象,也是未来园艺生活的一种新探索。

北京世园会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无论是设计,还是景观呈现,都用别具一格的匠心,展现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递园林即是新的生活方式。(张小英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