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科技> 正文

20年矢志不渝 中国载人潜水器走向谱系化|科技创新70年·历程

2019-08-20 10:04 科技日报

来源标题:20年矢志不渝 中国载人潜水器走向谱系化|科技创新70年·历程

“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立项了,我们想来想去,这个总师非你老徐来当不可!”经过一系列论证、研究,2002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终于正式批准立项,选总设计师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芑南,中船重工七〇二所原所长吴有生院士专门给徐芑南打了邀请电话。

深海潜水器被认为是发展深海技术的引擎和集成平台,也是开展深海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

在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立项前,我国研制过的潜水器的最大深度只有600米。从下潜几百米到6000米,美、法、日、俄4国差不多花了50年。“蛟龙”号则计划用10年时间,走完国外同行用了近60年才走完的路。

从“蛟龙”号到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再到万米载人潜水器,不到20年间,我国潜水器谱系化工程有序推进,载人深潜技术的突破也带动了我国深海科技领域全面发展。

借助影视作品画面启发潜水器设计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国家对载人潜水器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

“来不及了!要赶快赶回所里!”接到邀请电话时,徐芑南已从中船重工七〇二所退休6年,但心底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看到中国人独立自主研制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能够在深海遨游。

不顾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只眼睛仅存光感,徐芑南毅然放弃在美国颐养天年的生活,带着老伴回国。

但当时摆在徐芑南面前的却是特别沉重的担子——国内没有做这么大深度的载人潜水器经验,当时国外对载人深潜技术高度封锁。时间走到2005年,此时项目已立项3年,团队中仅有两人见过真的深海潜水器。这意味着,大部分人对潜水器的了解,只能借助国外的科普读物和观看影视作品。比如《泰坦尼克号》中有关潜水器的画面,被他们反复研究,并启发了我国潜水器的设计。

从600米到7000米,数字背后是非常大的技术跨越。

为统筹好“蛟龙”号本体12个分系统工作,徐芑南将每一个分系统的“任务输入、成果输出、约束和支撑条件”,按照技术进度和经费,制成表格,按表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面对人才短缺的瓶颈,他格外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还想方设法邀请国内外专家给年青的设计师队伍讲课。

面对这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国内上百家科研机构集智攻关,解决了耐压结构和密封技术设计、高比强度合金材料的加工成形技术、航行性能优化、水下定位、水下通讯、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最前沿技术难题。

海试逼出设计中潜伏问题

2009年8月,历经技术攻关、设计、总装建造和水池试验,“蛟龙”号驶向大海,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7000米级海试,通过海试来验证和改进“蛟龙”号的各项性能指标。

尽管当时已年逾七旬,徐芑南还是坚持要求上船坐镇指挥,他拖着装满药品、氧气机、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的拉杆箱,和科研团队坚守在一起。

然而,担任主驾的现任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中船重工七○二所副所长叶聪在50米海区首次下潜中就迎来“当头一棒”。

当时,为了检验通讯能力,工作人员首次将“蛟龙”号与母船连接的缆绳解开。不料,通讯信号接收不稳,对讲机瞬间“失声”。最长的一次,他与两名同事呆在内直径2.1米的球舱里,和母船失联两个小时,反复呼叫,无人应答。

这只是叶聪与团队数年深潜生涯中,遇到的一次较为普通的困难。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