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科技> 正文

“新冠”后遗症究竟多可怕?专家:轻症无需过分担心

2020-02-03 14:04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非不治之症。近日来,各地出现越来越多出院案例,对于该病后遗症的担忧也随之出现。北京地坛医院专家王凌航介绍,后遗症评价针对的是急性病恢复期后功能损伤的情况,基本在3-6个月以后才能评估,“新冠”感染者未进入这一时间阶段,且目前看轻症愈后乐观,无需恐慌。

王凌航告诉记者,公众对于后遗症的认识有一定偏差。首先,急性病得到治疗,经过3-6个月的恢复时间之后留下的问题,才有后遗症一说。此外,还需要满足“影响机体正常功能”这一条件。如小儿麻痹症患者,炎症消退后,运动神经损伤不可逆,患者留下运动功能障碍,可以视为后遗症;如果一个人被割破皮肤、留下伤疤,不影响功能,不属于后遗症。

他介绍,“新冠”轻症患者度过康复期后,肺部阴影逐渐减弱,最后可能留下一些纤维条索(炎症搏斗后的痕迹),但不会过多影响呼吸功能。只有重症肺炎患者,双肺广泛受累,即便炎症消退、病情改善,由于纤维条索沉积过多,肺部变硬,呼吸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剧烈运动,这才考虑为后遗症。

“就目前的观察,这次疫情中大多为轻症和普通型患者,重症比例较低。很多患者不需要氧疗就能自然恢复。”王凌航表示,很多市民联想到SARS患者的后遗症感到担忧,不过“新冠”相比SARS相对温和。目前的阶段,一是不足以谈及“新冠”后遗症,二是无需过于放大和恐慌。

责任编辑:董莎莎(QZ0013)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