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科技> 正文

科学战“疫”,大数据能做什么?

2020-02-20 09:05 新华社

来源标题:科学战“疫”,大数据能做什么?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题:科学战“疫”,大数据能做什么?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相同行程查询工具、湖北籍游客定点酒店、发热门诊地图……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表现“亮眼”,不仅助力政府科学决策、资源优化配置,也能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积极科学防疫。

疫情防控:智慧城市大脑开启

2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上线试运行。返京人员的来源地、是否经由疫区、是否与确诊病例同过车、驻留时长……只要登录该平台,上述信息就能即时在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大厅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在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大脑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智慧城市大脑,是目前城市建设热门的科技技术框架,是基于城市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有关数据显示,全国超过500个城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杭州、西安、郑州等十余个城市已启动城市大脑建设。

城市大脑是非常便捷的技术工具,可令需求部门“即开即用”。发现疫情后,杭州市卫健委把市级及以下医院患者的就诊信息,通过城市大脑交换给警务系统,用来与人员出行轨迹比对。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样的数据系统,可以早期介入、动态管理。

天津开发区借助泰达智慧城市大脑系统平台,加强动态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为开发区判断防疫形势提供数据支撑。城市大脑还为疫情防控工作专门建立防疫物资等主题数据库,为规范化、效率化调度防疫物资提供支持。

济南市利用城市大脑长期汇聚的医疗、交通、公安等城市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数据,在人员追踪、疫情态势分析、应急资源调度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决策支持和联动指挥依据。同时,充分利用已建设应用的线上办公、视频会议等业务信息系统,支持远程办公应用,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和业务实时能力。

疫情追踪:企业大数据助力分析

除了城市大脑外,近日,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和机构也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取有价值信息,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发展与人员流动密切相关。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显示,1月16日至22日,在湖北省内,孝感和黄冈是接受武汉返乡客流比例最高的两个城市。据高德地图大数据反馈,今年1月1日至23日期间,武汉流出设备定位到达城市中,排名靠前均以湖北本地为主,前五名为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咸宁市和荆州市。其他省市中,从武汉流出设备数从高到低分别集中在河南信阳、湖南岳阳、河南驻马店、湖南长沙、重庆、河南郑州、安徽合肥、江西九江和广东广州等地。从大数据看,武汉人口迁出趋势在1月23日达到最高峰值。

目前,高德地图已覆盖全国297座城市的10145个发热门诊,并新增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2071家。市民如因发热需要就诊,还可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发热门诊”或“新型冠状病毒定点医院”,查询附近相关机构,就近就医。

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做了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位工程师表示,移动公司可实现根据手机信号定位,并根据以往一段时间内电话记录来确定人员流动情况。此外,还可以利用往年数据信息来预测节后返城的人流情况,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金耀辉表示,除了疫情和人员流动数据,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在多个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比如,根据疫情的基本数据,预测未来疫情发展并及时调配人财物,跑在疫情前,把握主动权;可对“封城”“禁车”等政策的后续影响进行评估,评判政策效果。

“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用户最想知道、最需要知道的问题是什么。”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当下信息繁杂,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

“当务之急要建立以湖北,尤其以武汉为中心的多方数据收集系统。”南京大学长江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说,对民众需求强烈的生活物资、医疗物资、政策发布等信息应快速、精准传递,进一步提高“抗疫数据”透明度。

危急时刻需实现信息共享,保护个人隐私

随着疫情发展和防控需要,公众和社会各界对大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为满足公众需求,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联合开发出“密切接触者测量仪”APP,2月8日晚间起,公众可通过该APP查询自己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部门、机构已经掌握海量数据资源,许多地方都在尝试用大数据分析管控疫情,但在部门横向协调上存在梗阻,“不愿”“不敢”和“不会”共享的问题依然突出。

金耀辉认为,应推动基础数据共享,进一步打通不同部门和系统的壁垒,促进数据流转,形成覆盖全面的防疫大数据资源,为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

记者采访发现,大数据战“疫”是一次新尝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健全的地方。比如,有的数据对人员识别不够精准,特别是仅靠手机号反映特定人群流动的信息仍显不足,需要发挥各地网格化管理体制的优势,应查尽查。

另外,大数据收集、应用需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中央网信办9日公开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明确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猎豹移动公司的一名安全专家表示,由于疫情本身受关注度高,应谨防城市大脑中的数据因受黑客攻击而出现信息泄露;同时,管理部门在数据使用过程中也要避免数据泄露。(记者李怀岩、潘晔、张璇、王井怀、王阳、蒋成)

责任编辑:董莎莎(QZ0013)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