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科技> 正文

“群体免疫”可行吗?生产新冠肺炎疫苗,才是当务之急!

2020-03-25 12:17 光明网

来源标题:“群体免疫”可行吗?生产新冠肺炎疫苗,才是当务之急!

最近,很多小伙伴在社交媒体上都被“群体免疫”这个词“刷屏”了,3月13日,就在欧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震中”之际,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提出“让60%的人口染病以达到群体免疫”的方法,令国际社会大跌眼镜。瓦朗斯表示,英国判断新冠肺炎有可能成为“季节性流感”一样的流行病,因此战胜病毒的“终极方式”是让英国民众通过患病来获得“群体免疫”。根据英国专家的测算,需要60%的人口感染新冠肺炎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

这番言论引发了巨大争议。世界卫生组织和数百名科学家纷纷发声,称“群体免疫”的思路将让国家医疗体系陷入更大的压力中,同时将“令许多人冒着不必要的生命危险”。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霍顿也批评这一防疫政策是在玩一场“轮盘赌”。3月15日,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出面“灭火”,宣布英国政府将采取新的防疫措施:“群体免疫不是我们的目标或政策——它是一个科学概念。我们的政策是保护生命,战胜这种病毒。”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可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策略。但让人不解的是,究竟什么是群体免疫?这种看上去不近人情的做法到底可不可行?

群体免疫≠主动感染

群体免疫又称为社区免疫,本身是一个科学概念,即通过疫苗或感染后康复,使足够大比例的人口获得免疫能力,进而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并保护高风险易感群体。

群体免疫的方式可以分为疫苗免疫和自然免疫。疫苗免疫是群体免疫的最优策略,也就是主动让人群中的多数人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抗体,使病毒难以流行和传播,从而保护少数没有注射疫苗的人。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不去注射疫苗,当这类人的数量多于注射人群,群体免疫就失效了,传染病也会重新流行起来。历史上通过疫苗免疫来防控传染病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如天花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接种,使人类获得群体免疫,最终消灭了这种传染病。

那么,自然免疫指的是什么呢?当一些疾病不容易被控制,在人群中反复流行,而又没有疫苗可用时,往往通过自然感染形成群体免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季节性流感。流感之所以看上去没有新冠肺炎那么可怕,就是因为很多人已经普遍接触或者感染过这种病毒,群体免疫的水平较高。

群体免疫有效与否,是由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决定的。R0是平均1个患者传染的人数。当R0>1时,感染病毒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迅速扩散;当R0<1时,感染的人数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传染。新型冠状病毒的R0接近3,也就是1位感染者平均要传染3人。理论上来说,如果人群中超过67%的人对新型冠状病毒免疫,1位感染者的传染人数小于1人,导致R0<1,就会形成群体免疫。

但是问题来了,现在还没有研发成功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所以形成群体免疫的方式只有一种——自然免疫。如果将英国总人口(约6650万)作为一个群体,按照67%来计算,大约需要4400万人通过自然感染产生抗体,才能实现全英国的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存在诸多风险

有专家指出,群体免疫作为一种防控策略,理论上看似可行,但存在太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第一,低风险人群的致死率是否一直很低?

美国《市场观察》3月14日称,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是将低死亡风险人群与高风险人群分开,这在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却做不到。所有人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很难保证病毒只影响低风险人群,也就是健康、年轻的人群。

从武汉前期经验和意大利、伊朗的疫情发展来看,新冠肺炎的病情变化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部分轻症患者会在无预警情况下,骤然进展至危重状态,且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极其困难。

另外,数量庞大的轻症患者及无症状携带者,如果没有采取隔离措施,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对身边的体弱者是巨大的威胁。

第二,病毒是否产生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已知基因组最大的RNA病毒之一,大约包含2.6万~3.2万个碱基。复杂的基因组意味着它在复制的过程中更容易“变异”。

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变异,变得更加活跃,可以适应不同环境或对年轻健康人群有较强攻击性,那无疑是一种灾难。病毒产生变异后,就有可能突破免疫屏障,人们仍将面临“免疫失效”的窘境。

第三,长期影响是否明确?

“消极防御”可能给公众健康带来长期、难以估量的伤害。已有研究显示,除肺部以外,新型冠状病毒还会侵入人体各个重要器官。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痊愈后,相关后遗症及对健康的长期影响仍不明确。

第四,医疗资源能否支持?

大量老年人或重症患者染病后必须住院,急诊室、病房甚至ICU都会“爆满”,对医疗资源的大量需求,可能让医疗系统“瘫痪”。此外,这也可能增加医生、护士的感染率,导致医务人员不足。

群体免疫要靠疫苗实现

新冠肺炎不能靠“群体免疫”来防控。3月18日,在广州市第46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目前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新型冠状病毒“一次感染就终身免疫”。对病毒进行防控,中国强力干预的办法是有效的。当前国外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迅速防控、治疗,下一步是生产出有效的疫苗。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而言,接种疫苗才是最有效的群体免疫手段。目前,中国已在5个方面开展了疫苗研发工作:全病毒疫苗、核酸疫苗、腺病毒作为载体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流感作为载体的疫苗。3月1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所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这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据介绍,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成功并能大规模临床应用,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在那之前,不能放任新型冠状病毒肆意传播,仍要坚持科学防控。

随着国际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境外输入病例成为国内疫情防控的突出威胁。公众不要放松警惕,须佩戴口罩,勤洗手,少去机场、海关等场所;境外归国人员需做好防护,提前报备,按照规定进行隔离。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