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卡”走俏 运营商拼创新

2018-04-10 09:03 中国经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手机流量告急的情形,已经被各运营商看在眼中。随着人们移动上网需求日常化、网络内容消费习惯不断养成,传统运营商联合互联网企业近来推出的腾讯王卡、阿里宝卡、百度圣卡、B站卡等各种定制套餐卡也愈发被认可。这些以定制应用免流量为主要特色的“流量卡”吸引了大学生、白领、中老年人等各个年龄阶层的用户,大有挑战传统号卡和套餐地位之势。

流量随便用,每月少花钱

最近两个月,老潘两口子相继换上了不常见的“176”号段。之前一出门就不舍得打开手机上网的俩人,如今时不时会在出游、逛街时分享刚刚拍的照片和视频,在地铁上也开始刷剧打发时间,老两口儿甚至用起了微信语音或视频电话。

“赶紧把你那手机号换掉,换这卡吧。”老潘甚至撺掇起儿子小潘来。

让老潘从多年的老移动用户“倒戈”换号的,是腾讯和联通合作推出的一种“大王卡”。只需花月租19元,就能免掉用微信、QQ等腾讯产品时产生的流量;同时,在中国大陆境内接听全免费。

老潘算了笔账,换卡之后,他和老伴儿每个月能比原来省下10元到20元话费。“不光省了钱,关键是能敞开用流量啦。现在天天出门看视频也不怕。”听音乐、看剧、视频聊天,如今的老潘成了手机上网多面手。

钟爱二次元文化的大学生文斌则用上了一张名为“B站卡”的手机卡。20元左右的月租费,能让他每天免流量在自己喜欢的B站上畅快看视频。“平常上课时不怎么费流量,下课后、周末刷得最多,换了这卡不怕了,现在我已经不再开Wi-Fi了。”

除了腾讯、B站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也正在入局。三星、联通日前推出了限量“星粉卡”,卡月租5元,每天只花2元到3元就能全国不限流量、不限APP随意上网。

商家拼创新,开打流量战

像小潘爸妈这样转身投奔成为另一家运营商新用户的,有不少都是看中了定制套餐号卡。

2017年,我国手机用户全年平均每月使用的流量达1.77GB,是2016年的2.3倍;到2017年12月份,每个用户的月均流量使用则达到了惊人的2.75GB。在流量消费的猛烈增势下,在三大运营商之间,细致、创新的流量定制套餐日渐成为一大竞争热点。

除了与腾讯、支付宝合作推出大王卡和蚂蚁宝卡的联通,电信日前也联合百度与网易推出了百度圣卡和网易红卡。与市面上已有的流量卡相比,这是两大互联网公司第一次与运营商合作推出“聚合卡”。通俗来说,办这两种卡中的任意一种,都能同时享受百度和网易旗下的多个应用全免流量费。

记者采访发现,有虚拟运营商另辟蹊径,在一些小众、细分的通信领域寻得了一席之地。“给老人买的,实用。”“给孩子的智能手表买的,好用,资费便宜。”在获得虚拟运营商资质的阿里通信官网上,有不少消费者留言反映,他们把阿里通信推出的一种低月租、无流量包的电话卡买来给亲属使用。

定制流量卡,吐槽也不少

尽管满足了流量消费需求,但与传统号卡相比,这些看似为“重度手机上网用户”量身打造的流量卡,被吐槽的问题也不少。

“虽然看视频免流量费,可看广告不免流啊,你说可笑不?”网友叶凡反映,他的家人使用的大王卡被额外扣掉了20多元话费。最后一查,是因为每次腾讯视频夹带的广告都算套外流量,需要以每天1元钱的标准单独扣费。

文斌告诉记者,他所用的“B站卡”有时候也会显示免流量失败,得拿出手机来捣鼓捣鼓,调整几处设置,才能恢复。

信号覆盖、信号强度等“硬实力”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也在流量卡的竞争中凸显出来。“我这联通的卡好多APP免流,可回到老家就什么网页都打不开,只能打开另一个手机用移动的流量。”一位用户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