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学员胡科伟:浙江高考676分一举斩获中科大录取通知书

2019-07-08 09:10 未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走出省一级重点中学,再迈入国内一流大学,胡科伟的成长之路已然是一张优秀者的“名片”。然而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让胡科伟并不满足于只在年级五十名内游走,也因此和掌门结下了这段不解之缘。

胡科伟说,“学习不是为了一时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于是尽力学、尽力积累,他最终以676分的高分为高考画下了句点,成功斩获C9高校联盟成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的录取通知书(三一录取)。

(胡科伟本人)

在胡科伟的初始学习成绩单上,数理化和语文、英语成为了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炉火纯青的学习方法运用以及稳居年级前列的成绩,另一端则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仍不见学习效果的难题,费力不讨好让胡科伟有些束手无策。

每次语文和英语考试成绩出来,胡科伟心里就有些打鼓,显然,与理科的优异成绩相比,语文、英语课程总让他有几分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高三仅剩不多的时间里,胡科伟邂逅了掌门1对1,用挤出来的时间尝试着从未体验过的在线教育课程。从对线上的学习方式存在质疑到“效果不比线下教育差”的评价,掌门1对1的这段学习经历彻底地改变了胡科伟的认知。

(胡科伟各科学习笔记)

完成对语文和英语的补强是胡科伟来掌门1对1的目的,“语文的辅导对我来说很有效果,每节课都是实打实的硬货”,胡科伟表示,老师的实力很强,还很有幽默感,所以自己对线上课程的适应程度还不错。“语文老师会有比较系统的讲题方法与思路,而且方法跟平时学习的不太一样”,据他介绍,老师首先会对语文的高考知识点、考点进行框架式梳理,包括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诗歌、小说、散文、修改病句、作文等几个专题。不过考虑到高考将近,原本需要几节课甚至十几节课进行学习的专题课程被浓缩成一两节课。其实这种“浓缩”对老师的专业度要求和学生基础水平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不过好在双方配合默契,参考初始成绩,语文提高14分,高考676分的总分成绩也已经表明,他们完美达成了既定目标。

随着学习的进程加快,根据授课所得和学习经验,胡科伟渐渐梳理出了一套自己的学习心得。“语文不能就题论题,要揣测老师的考点。大阅读要从文本中找支撑点,再由此得出答案,答案有时候很多,选最有把握的几个写。”在胡科伟看来,答题都是有“套路”的,理科的“套路”是公式与应用,文科的“套路”则是在多读多做中积累以及用事实依据说话,既要在阅读中注意积累平时没见过的表达并转化为自己的行文素材,另一方面“自认为、按道理来讲、按常理推断”这些思路都要避免。

“英语切记客观二字”,他说,尤其是英语阅读和完型不能想当然的做题,必须从文本中客观推测。对于英语作文板块,他则表示,用词的华丽和复杂句式是表象上的高大上,由于作文还是真人老师批阅,行文流畅性和卷面美观也很重要,是阅卷老师重要的评分依据。

(胡科伟参加社会实践)

在掌门田老师的印象中,胡科伟则是个基础过关、目标很明确的孩子。璞玉在于打磨,而语文、英语这类偏文科的科目只要学生平时知识积累量够,帮助学生找对了方法,成绩提升会很快。所以一方面是老师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辅导,帮助他将知识点与答题框架、技巧吃熟吃透,另一方面,胡科伟也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我跟老师们会谈很多高考的话题,获悉全国各地高考情况,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在掌门与来自全国各地老师的接触,对他来说,让自己有了学习的底气,也是一次视野的开拓。

中科大的理科可以用“强悍”一词来形容了,而与理科的渊源,胡科伟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不少学生还在为航空母舰上飞机滑行问题、高处小球动能动量守恒的联立方程抓耳挠腮时,胡科伟却已经在其中找到了乐趣,这似乎也就解释了物理之所以成为了胡科伟最擅长科目的原因。

学考选考胡科伟物理拿到了满分,也正是源于这份兴趣和热爱,生活中的小事都成为了他思考的起点,坐火车时也不闲着,他会习惯性思考列车的运行时间、加速度等诸如此类的物理问题。“学习与反馈进入了良性循环”,胡科伟说,兴趣和成绩正相关,喜欢物理,成绩又比较理想,进而在物理学习中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

对于理科的学习方法和心得,胡科伟几乎是脱口而出,就是不断的“猜题出题改题”。对着理科课程有格外偏爱的胡科伟,将自己这套独特的训练方法熟练地运用在数理化的学习中。按他的话来说,要让自己明确考点、熟悉题型、换位思考,尝试着让自己和出卷人一样思考,自己出题发现知识盲区,自己解题发现更高效的答题方法,自己改题查漏补缺,理科科目都可以这样来训练,往往会达到意向不到的学习效果。

“努力要趁早”,在采访的最后,胡科伟笑着说,或许再早一点遇到掌门1对1还会碰撞出更多火花。当然在充斥着习题与考卷的高三生活中,他建议学弟学妹们也要找到方法让自己放松下来。于他而言,打排球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他的大学生活将会跟理科死磕到底了,当然他也期待着能将排球运动的这份团队凝聚力延续到大学,收获更多成长遇见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