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DNA修复系统缺失
——癌症产生的来源
这三种发现都是DNA修复的机理,其中,任何一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疾病,如患癌。碱基切除修复如果有缺陷,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DNA错配修复如果出现问题,会增加患遗传性结肠癌的风险;核苷酸切除修复如果遭受先天性损伤,会让人对紫外线极为敏感,并且在阳光下暴露后会发展为皮肤癌。
此外,DNA修复系统缺失还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等,以及衰老。
除了碱基切除修复机制、配对错误修复机制和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以外,细胞还存在着其他一些DNA修复机制,用以维护DNA序列的稳定,并维护生命。这些修复系统随时修正数以千计因太阳照射、吸烟或其他有害物质摄入导致的DNA损坏,对抗每次细胞分裂时出现的DNA自发性突变倾向。一旦离开这些修复机制,人的基因组将会崩溃,患癌的风险也会上升。
延伸阅读
DNA药物
人类第三次药物革命
人之所以患各种癌症,一定与DNA修复机制被关闭或失效有关。同时,DNA修复机制的破坏也可以反过来对付癌细胞。一旦离开了修复机制,癌细胞的DNA会遭受严重破坏。
现在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利用这一点开发抗御癌症的药物。促进癌细胞已受损的修复机制加速崩溃或抑制癌细胞的修复机制,就能减缓甚至阻止癌细胞生长。
根据DNA修复机理研发的药物中,最为著名的是PARP抑制剂,这既是当今癌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也是利用DNA修复原理形成的一种新化疗方法。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癌细胞DNA损伤修复、促进癌细胞发生凋亡,从而增强放疗以及化疗的疗效。
在DNA修复机理的启示下,如今已有10多种PARP抑制剂在临床使用或进行临床试验。未来,这方面的新药还会层出不穷地产生。
从医药史的角度看,PARP抑制剂一类的新药,可以称为新型DNA药物,是人类的第三次药物革命。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以阿司匹林、青霉素为代表;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许多至今畅销的药物,如抗癌的化疗药物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而第三次药物革命产生的DNA药物,则已跨入精准医疗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