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达勒姆大学教授帕拉蒂卡·达亚尔(Pratika Dayal)负责这项研究,他将不同星系与存在生命形式的银河系进行对比,他猜测宜居星系需要大量拥有行星环绕的恒星,但同时较少恒星却降低了超新星数量。由于超新星爆炸可能导致附近星体出现物种灭绝事件,因此近代形成恒星数量较低则意味着很少的“定时炸弹”会引爆。达亚尔基于观测银河系内超新星比例得出结论称,巨型椭圆星系的质量是银河系的两倍多,但是不稳定年轻恒星数量不足银河系的十分之一,如果银河系内拥有一颗宜居行星,那么巨型椭圆星系将拥有1万颗宜居行星。
目前宇宙生命的调查仍然局限于宜居带,这里是与恒星距离适中的轨道,支持液态水存在。因为科学家认为有液态水的地方很可能有生命,毕竟地球生命是来自液态水,地球就处在太阳的宜居带轨道上。如果从整个星系的角度看,大型椭圆星系比较符合生命诞生的环境,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大型椭圆星系的宜居行星数量会比银河系这样的棒状核心的螺旋星系更多,数量达到1万倍以上。
椭圆星系之所以被认为适合生命居住,是因为大型椭圆星系中超新星爆发相比其它星系要少得多,超新星爆发是宇宙常见的事件,爆发产生的强大辐射可抑制高级物种的演化,强烈辐射会造成生物大灭绝,如果地球附近出现超新星爆发,地球上的物种会被灭绝。 而目前一些椭圆星系的观测结果表明,超新星爆发和金属丰度值会偏向适宜生命出现的方向,超新星爆发年次数比银河系少,有利于生命处于安稳的环境中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