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马云的一句话曾经鼓舞了无数的年轻人投身创业。在“万众创新”的风潮里,敢打敢拼就能赢的思想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在这群人里,有一批特殊的人群,他们岁数不大,甚至有的还没有大学毕业,他们想到就做,勇于创新和不服输的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被称为“90后”创客。
对于年轻人创业,大多人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曾几何时,我国青年人因为缺乏创业精神,没有勇气面对失败,不敢挑战自我而饱受国外诟病,而现在这种状态已经大有改善。而这股创业创新浪潮也如同给转型阵痛期的中国带来了一剂良药,将使我们的产业结构甚至是技术领域都朝向良好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随着创业浪潮的持续发酵,这些有朝气的创客们确实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但媒体铺天盖地宣传也使得这些年轻人愈发焦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冲动休学、投身创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煎饼铺、养猪、开米粉店等新闻登上各大报纸头条。
浮躁、不安、牟利、欺骗,这些原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标签正一个一个的被帖在他们身上。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家名为云造科技的创业型企业陷入抄袭纠纷,其创始人为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90后”创业者邱懿武,这家企业声称的一款“自主研发”的新型智能电动自行车,因涉嫌抄袭,被一位远在欧洲的70多岁设计师找上门维权。
虽然事后邱懿武极力辩解自己并未抄袭,只是参照了一些相关资料,并且目前对此次抄袭纠纷并没有盖棺定论,但类似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年轻的创业者们正在走入创业的误区。
曾经在和一位投资人聊天时,听到他无奈的表示,现在的创业热情异常高涨,但似乎却没有以前纯净了。许多年轻的创业者不知道拿着从哪里扒下来的PPT,就敢声称是自己的项目,在被发现后甚至还表示这是现阶段创业圈的惯例,这让人不禁感到浑身一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国家鼓励全民创业初期,许多资金疯狂的寻找出口,随便一个与互联网相关的项目都可以融资到天价,而现在活下来的却寥寥无几。相信随着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的逐渐冷静,那些没有实际内容的创业项目将被人们所抛弃。
想要创业成功首先需要有成熟的思路,而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通过运作一个项目而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成为一只“风口上的猪”,而要让年轻的创客们明白这一点,更离不开政府、学校、家长、媒体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活跃的思维将给国家带来新的活力,但在这里也必须给他们泼泼冷水。想要成功并没有捷径可循,必须脚踏实地的仔细钻研埋头苦干才可能成功,妄图通过欺骗耍手段来快速积累财富终究不会长久。如果我们年轻的创业者们仍旧无法意识到这一点,那这样的创业或许不做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