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为何成为创业王国

2015-12-03 11:09 华西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以色列为何成为创业王国

蓝天铭

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蓝天铭分享创业经

11月26日至30日,2015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暨成都全球华人创业大赛在成都启动。现场在国际交流会环节,来自美国、以色列、韩国、中国台湾的专家聚到一起,纵论国外先进的创业经。其中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蓝天铭的分享,尤其令人瞩目。以色列人口不足800万,国土面积仅 2.2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其科技创业公司多达4000家,密度居全球第一。

爱提问才有好效果

蓝天铭认为以色列教育与中国教育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在犹太人的教育传统中,非常鼓励学生提问,但在中国可能不是这样。

蓝天铭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蓝天铭之前在上海工作时组织过一次培训,其中有26个人是中国人。一星期后,蓝天铭问课程组织人觉得课程进展如何?他说挺好的,因为没有任何人问任何问题。蓝天铭不理解,如果在以色列,学生会一直问问题,他们不会沉默,而中国学生相对比较沉默。这可能反映了中国与以色列教育的不同,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如果没人提问,就意味效果不好。

以色列国民普遍有爱读书的习惯。此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显示了不同国家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量:韩国为11本,日本40本,以色列高达64本,而中国仅有4.5本。

以色列的创业氛围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初期仍然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和培育。除了教育,蓝天铭认为政府的支持同样重要。当以色列人谈到创新的时候,都会谈到生态系统,目前中国的创业也开始谈生态系统。蓝天铭认为需要一个生态系统来创造这样一种创新的文化,由教育来创造这样一个生态系统。蓝天铭坦言这种生态系统也是由于以色列本国的实际情况所倒逼出来,比如以色列缺乏自然资源。

图书馆也是孵化器

在创业生态方面,不得不提以色列的孵化机构。上世纪90年代,以色列政府制定了孵化器计划。现在以色列24个孵化器共运行着200多个项目,每年总投入约3500万美元。每个项目85%的预算资金由政府出,其余资金与资源则来源于个人捐赠、院校、地方政府与知名企业家。

在中国,蓝天铭看到图书馆就是图书馆。但在以色列。几年前就把部分图书馆的一部分让出去,给年轻的创业者。有关部门把图书馆的一部分改造成为一个类似于孵化器的地方,给他们搭建了会议室,有Wi-Fi,有办公的用具,甚至不需要付任何租金。

这样做最大好处就是初创企业、创业者往往面临资金紧张的情况,无线网络和租金在以色列很贵,这样一来就能减少成本。第二点优势在于提供了一个创业家之间交流点子的空间。所以如果创业者有一个点子和另外一个创业者交流点子的话,就会孵化出更多的点子。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纯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作者: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