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现在流行的英特尔酷睿2处理器,大约由将近三亿个晶体管构成。相对于电脑,人的大脑要复杂的多——大脑中有14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有10000个突触,每个突触就如同电脑芯片中的一个晶体管。也就是说,一个大脑相当于容纳了一百四十万亿个晶体管。所以有人说,大脑依旧是人类认知的黑洞,而来自北京的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研究团队,正在探索这个“黑洞”,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论坛上,易飞华通发布了关于“互联网+脑”的最新研究。易飞华通副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李岳透露,将脑电波信号从大数据到最终成果的转化,耗时达33年。从1983年开始,这个研究团队就开始将脑电波信号转为数字信号,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数学计算,找寻规律。最新的报告正是基于这项在人类脑科学测量领域超过三十年的研究,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从脑电波中反映出的疼痛指数、意识镇静指数、焦虑指数、舒适指数、脑耗能指数、脑疲劳指数、记忆加工指数、左右脑偏侧指数等脑状态的定量特征指标表达,给人们呈现出更加客观真实的大脑。
疼痛、紧张、焦虑、大脑老化、失眠、压力等,都会对脑状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能定量地了解大脑状态,将为预警、诊断、治疗当人类健康提供有效依据。但目前以心理智能测试、神经电生理测试、影像学检查为主的传统大脑测量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诸如心理智能测试受文化、教育程度等影响较大,耗时较长,效果差,指标过于主观;神经电生理测试耗时长、不敏感、不易诱发,需要复杂仪器;影像学测量更偏向器质性,无法实时和连续,无法常规使用。因此,传统的测量方法无法为人们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无创、客观定量的脑状态检测。而基于10年脑电波基础研究和20年临床脑科学应用研究,以及过程中收集的超过20万例脑电波大数据,新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自我命名了多达二十多个脑状态的定义、名称、常模值范围、生理意义和临床应用路径,并结合互联网+的应用架构,将技术转化为可穿戴式的疼痛、意识、焦虑、舒适、紧张、疲劳、脑耗能、脑偏侧、睡眠等脑状态的客观定量测量监护设备,突破了神经精神心理疾病只能以心理量表作为常规评测大脑状态的限制。
研究显示,疼痛的定量测量,可以为医疗机构对于疼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化的科学手段,也可以为广大人群居家化的疼痛监测和疼痛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依据;镇静指数和睡眠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完善患者镇静过程的用药和居家化的睡眠疾病管理;焦虑、紧张、舒适、遗忘、脑耗能及左右脑偏侧等脑状态指标,可以为神经、精神领域的医生实现客观化定量化测量监控精神心理状态提供辅助手段,也可以在健康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的脑体检服务,使每个人都能时刻了解自己的大脑特点、能力、效率。
基于这项研究的脑状态监护仪以智能传感器技术为基础,以云计算为依托,在空间和时间上无限拓展脑状态监测的应用范围,助力于早期筛查、疾病诊断、临床监护、疗效评价、康复训练及随诊评价等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客观定量化的脑状态指标,不仅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目前的脑状态,如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术中术后的疼痛程度以及认知的改变,慢病患者脑状态的改变,还具备辅助医生临床用药决策的潜力。据透露,这项对于脑电波的最新研究,借助互联网+,未来服务深度将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服务广度则会延伸至亚健康、养老及教育等更多领域。
链接
人人拥有互联网
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五点主张,首要一条就是加强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这也就意味着更多人将拥有网络。
皮村,北京东北五环到六环之间的一个城中村,这里聚集了来自全国2万多来京务工人员,为了上网,很多人只能到村中心唯一有免费WiFi的“工友之家”,然而天寒地冻,WiFi热点数量有限,上网也变得十分困难。360WiFi最近发起了“捐网公益行动”,并同步推出“捐网平台”,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捐网。这个公益活动一经推出引起全国网友积极响应,也获得了树熊网络、小云WiFi、微蜂创联、飕飕WiFi等知名WiFi运营商的支持。近日,这项公益活动将筹集到的第一期联网基金带到到了皮村,价值数十万元的路由器、随身wifi等,帮助改善这里务工人员的上网环境,让这些务工人员在自己出租屋里也能暖暖和和的连WiFi,和家人视频、上网看书看新闻,还在公益活动工作人员帮助下学会利用网络购买春运车票。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