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它同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科学的发展也密切相关。考察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利用各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目前,一般把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也称为传统质量管理阶段,其主要特征是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已完成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从大工业生产方式出现直至20世纪40年代,基本上属于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质量管理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事后把关性质的质量检查,对已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筛选,把不合格品和合格品分开。这对于保证不使不合格品流入下一工序或出厂送到用户手中是必要的和有效的,至今在工厂中仍不可缺少,但它缺乏对检验费用和质量保证问题的研究,对预防废品的出现等管理方面的作用较薄弱。这是质量管理发展中的初始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由于上述的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开的事后把关检查,是基于废品已经出现这种情况,而废品既已出现,即使被检查出来也已经造成了损失,因此它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积极的方式应该是,把废品消灭在发生之前,防止出现废品而带来损失。随着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每分钟都可能产生大量废品,而它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大得令人难以忍受。这样,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就应运而生了。它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它不是等一个工序整批工件加工完了,才去进行事后检查,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地进行抽查,并把抽查结果当成一个反馈的信号,通过控制图发现或检查生产过程是否出现了不正常情况,以便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不正常的原因,防止废品的产生。
数理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另一方面,是验收抽样检查。另一方面,有的产品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用很大,进行全数检验有时是很不经济的,或者时间上是不允许的。所以,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的抽样检查方法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bbs.qianlong.com/thread-93648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