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欧洲宇航局(ESA)近日提出了一项在月球表面建造3D打印“村庄”的计划,宇航员们可至少在这样的“村庄”里居住15年。
待这一永久性基地建造完成之后,它将取代国际空间站。最近,来自世界各地的官员们纷纷商讨了这一提议,建议通过3D打印技术、使用月球表面的土壤,即“风化土”,来搭建一系列永久性建筑。该提议计划在2030年之前落成,届时将为宇航员在月球上提供栖息地。
该“月球村”将成为人类在月球上首个永久性居住地,并对新型科学研究提供帮助。此外,该基地为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如火星)的重要一步。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表明未来的工作重心不打算放在月球表面载人航天上之后,ESA便成为了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的领跑者。
NASA目前正专注于将人类先送到小行星、再送到火星表面的技术研究。然而,于去年7月才接手ESA局长一职的伊恩·沃纳(Jan Woerner)表示他很热衷于将人类送往月球。
沃纳表示:“月球已经被人类忽视43年了,它是目前唯一的我们通过科技可以探索的行星,但即使这样我们对它的了解也知之甚少。对于科学家们而言,如果说地球在植被和动物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月亮则一直在太阳系里默默无闻。”
沃纳还称,希望月球基地能取代目前正围绕着地球运行的国际空间站。他描述了这个月球村的样子:世界各地的国家可以将其当做研究基地、人们可以来太空旅游甚至在月球上进行开采。
沃纳说:“月球表面的风化土是最理想的混凝土材料,我们可以在月球上搭建一架天文台。”
上个月,世界各地的太空探索专家齐聚荷兰Noorwijk,参加由ESA主办的主题为“月球2020-2030:一个机器人和协作探索的新时代”的国际研讨会。会议上,专家们讨论了可以让人类在月球上生活的新技术,如太空服、栖息地和生产食物的方式等。一些例如利用温室来种植蔬菜等技术已经在伙计空间站进行了实验。
ESA材料技术部门的劳伦特·帕巴古安(Laurent Pambaguian)告诉我们了他的团队正在试图用月球的风化土,通过3D打印技术搭建基本的构造。他还表示3D打印技术每小时能打印出6.5英尺-11英尺(2米-3.5米)左右的材料,这就意味着整个工程的材料可以在一周之内生产出来。
此外,通过发送可以使用月球土壤来搭造建筑的机器人,也许会推进载人登月工程的进程。
以前谈论到3D打印技术的时候,帕巴古安先生表示:“地球上的3D打印技术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的团队就是在研究是否在月球上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技术来建造出一座月球栖息地。”
根据ESA发布的相关图片,该月球表面人类生活的基地的外形颇似动画片《天线宝宝》中的房屋。
科学家们还讨论了关于该基地应该建立在何处的问题。天文学家们更倾向于将其搭建在月球的背面,可以在不影响向地球传送信息的情况下让无线电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到宇宙空间。
根据Space.com网站的报道,欧洲现在是人类登月工程的主力军。
NASA的凯茜·劳里尼(Kathy Laurini)表示:“ESA太空探索战略将月球视作人类前往火星途中的一个重要优先目的地。近期,欧洲有关于月球村的讨论产生了很多积极的能量,目前的时机非常适合欧洲完成这一目标,并确保人类在碳素太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实习编译:束佳阳 审稿:陈薇)
欧洲宇航局(ESA)近日提出了一项在月球表面建造3D打印“村庄”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