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大盘点 到底谁才是催熟孩子的真凶?(2)

2016-01-13 08:45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食物大盘点 到底谁才是催熟孩子的真凶?

蜂蜜、蜂王浆

但凡动物产品都会有极微量的激素,要不然动物怎么生存呢?蜂蜜、蜂王浆也不例外,但到底是什么激素,有多少量呢?其实蜂蜜和蜂王浆中激素极少,而且这个量比鸡蛋里的激素都低得多。为啥吃鸡蛋不担心,喝蜂蜜就担心呢?

蜂蜜和蜂王浆里面会有花粉,花粉相当于植物的精子,里面也会有微量的植物激素,不过这些激素显然是不会对人起作用的。

牛初乳

相关行业曾在2009年对牛初乳中50种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普通牛奶并无统计学差异,当然也有数据说牛初乳里的激素水平是普通牛奶的5-10倍。但是,相同类型的激素,人奶尤其是人初乳一般高于普通牛奶和牛初乳。如果牛初乳(或牛奶)中的激素可以导致性早熟,那岂不是母乳喂养的孩子个个都要性早熟了?

国家规定婴幼儿奶粉中不得加入牛初乳,主要原因不是性早熟,而是初乳的品质不稳定,产量低,不利于规范化生产。而且婴幼儿吃普通奶粉就足够了,牛初乳这个噱头会让家长掏冤枉钱。

婴儿奶粉

婴儿奶粉导致性早熟的报道挺多,各大品牌都出现过,最有名的是圣元。当年卫生部组织了一批专家进行研究,对圣元样品的检测表明,圣元奶粉里的雌激素远没有母乳多,孕酮水平也和普通牛奶、母乳相当。最后包括医生在内的专家组综合判定,当初报告的几个案例都是个案,并不是由奶粉引起的。

理论上讲,如果某一种畅销食品会导致性早熟,那就不会是零星个案,而应该是时间上相对集中、空间上四处开花的暴发态势。其实这一逻辑不仅限于奶粉性早熟,对其他个案均如此。

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含有大豆异黄酮,是类雌激素,所以上了“黑名单”,豆腐、豆浆、豆干、大豆蛋白粉等等都成了嫌疑犯。其实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当低,更何况它只是类激素,和雌激素比起来作用差很多,正常食用不仅不会导致性早熟,还可以提供很好的营养。

其实更简单的办法是看豆腐坊老板的孩子有没有性早熟,他们是吃豆制品最多的。

炸鸡、薯条

有人说反复煎炸的油会氧化变性,产生很多有毒化合物,所以会导致性早熟。这么说来,早餐摊点的炸油条更容易导致性早熟才对,毕竟连锁快餐店对煎炸油的质量还是有控制的。不过,氧化变性和性早熟怎么拉上关系的?你的化学老师和生物老师可能会抱头痛哭。

当然,油脂摄入过多导致的肥胖是性早熟的高危因素,因为脂肪会促进雌激素形成。有的案例中,肥胖男童的雌激素水平竟和成年妇女相当。

碳酸饮料、功能饮料

媒体报道曾有小孩子特别爱喝可乐,结果性早熟。碳酸饮料本身并不导致性早熟,有几个孩子小时候没喝过汽水的?问题是如果用含糖饮料代替水,里面的糖会导致肥胖,进而诱发性早熟。就算不是碳酸饮料,用纯果汁或果汁饮料代替水,一样会有问题。

至于说功能饮料多含有激素,这可真是赤裸裸地造谣了,一些号称提神的饮料只是加了咖啡因而已。当然,目前市面上的功能饮料也常常是含糖的。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