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狙击iPad,近年来不少PC厂商都推出了平板/笔记本二合一产品,但由于在在性能和轻薄的平衡方面做得并不好,这个新兴市场表现得有些不温不火。所幸的是,微软终于亲自出手,推出了Surface系列产品并不断改善,并最终在去年末推出了在市场上大获好评的Surface Pro 4。那么,Surface Pro 4凭什么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和几乎同期推出的苹果iPad Pro又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来看看本报记者的试玩体验吧!
生产力仍然具有不小优势
实话实说,和iPad Pro相比,微软Surface Pro 4在生产力上面仍然具有不小的优势。这首先得益于其搭载的标准版的Windows系统有着庞大的第三方应用支持,尤其是在办公软件方面,Windows 10相对于苹果的Mac OS以及iOS相比仍然有着更丰富的选择,而且有着更出色的兼容性。这使得就办公而言,记者觉得用Pro 4来替代原本使用的传统笔记本电脑要更平滑一些。而在Windows 10系统对高清屏幕、手写、触控等新的软硬件特性进行优化的情况下,Pro 4即使在平板模式下的实用性也大大提升,虽然在流畅度和iPad Pro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整体体验已经要比市场上绝大部分二合一产品以及和上几代的Surface提升了不少,给记者留下了实用、够用的感受。
在硬件方面,Surface Pro 4相对前代产品也提升不少,其机身重量控制在800克左右,厚度为8.4毫米,虽然和iPad Pro相比仍然要厚重了一些,但便携性依然出众,可以轻松收纳到单肩包中。屏幕方面,Pro 4升级到了12英寸(上一代为10.6英寸),分辨率为2736x1824,PPI从216提升到267,视觉效果的细腻程度全面提升。只不过在亮度自适应能力方面,Pro 4和iPad相比仍然有所欠缺,在明暗变化的细节上相对较为生硬,但大屏幕+高分辨率,特别是其3:2的屏幕比例使得Pro 4观看高清视频的效果相当出众,起码在“黑边”问题上比iPad Pro是要胜出的。
提到生产力,就不能不提一下和Pro 4搭配的Type Cover键盘和手写笔了。其中,Type Cover键盘经过几代的进化,键盘按键的手感着实提升不少,更大的按键键距和升级到1.3毫米的键盘键程都带来良好的文字输入效率,面积提升了40%的触控板也可以提供了更好的操作性,值得点赞。至于手写笔方面,最大的优势当然是可以吸附到机身边框上,不像苹果的Apple Pencil那样容易弄丢,同时升级了1024级的压感技术的配合微软自家的G5触控芯片,在书写的手感细腻程度以及降低延迟和防误触等方面都有不小的进步,其尾部的橡皮擦功能用起来真实感也相当吸引人。在功能方面,这支手写笔前端侧面的按键也由之前的两个缩减为一个,按一下可以直接呼出One Note应用;双击可以进行屏幕截图,在截图状态下用触控笔选定区域之后,就会直接传送到One Note;而长按按键则可以直接调用Cortana语音助手。
续航能力仍然存在短板
硬件方面,Surface Pro 4有酷睿M和i5、i7等丰富的选择,入门版的M3处理器也搭载了128GB硬盘,如果不玩游戏的话,性能也足够使用了。而升级到的i5版本的话,则可以在中等画质上流畅运行暗黑破坏生2、英雄联盟等热门游戏,虽然对大型3D游戏支持能力有限,但娱乐性还是比较丰富的。只不过其Type Cover键盘和iPad Pro的键盘盖一样需要单独购买,所以拥有Pro 4的入门成本并不算低,其6688元+988元的总价比不少轻薄型传统笔记本还是要贵上一些。
但就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记者使用的i5+8GB+256GB虽然不想低配的M3处理器版本采用了无风扇设计,但长时间办公使用的情况下噪音和散热水平也都控制得十分理想,并没有因为超薄机身而出现发烫等问题。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试用机的原因,在不关机进入休眠后,Pro 4再次激活的时候有时会进入“假死”状态,不得不长按电源键进行重启才能开机,也算白璧微瑕吧。至于短板方面,与iPad Pro相比,Pro 4最大的劣势恐怕还是续航了。就记者试用的状况来看,在日常网页浏览、播放视频、轻度办公的综合使用状况下,Pro 4的续航能力大概在4.5-5小时水平,和iPad Pro将近8小时的续航能力相比仍然有着一定差距,所以出门一整天的话还是需要带上充电器以防万一。
综合来看,同样是定位于便携办公的平板类产品,Surface Pro 4和同期登场的苹果iPad Pro相比有着更强的生产力实用性,但轻薄和长续航上却有所不及,对于办公需求强烈的用户来说是更好的选择,但对于那些轻办公、重娱乐的用户来说性价比就要比iPad Pro差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