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不是"秘密花园" 春节各种"晒"要注意安全(3)

2016-02-04 11:47 千龙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留神泄露隐私惹麻烦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信息应谨慎发布。

全家福照片少“晒”,否则一旦泄露家庭成员信息,容易给不法人员创造行骗、行窃的机会。尤其是老人、小孩的信息,更要注意保护,包括姓名、幼儿园和学校的地址等。上下学路线、上下班路线也要少发。

外出时,日程安排、行踪等信息不要泄露,不然容易让他人钻了家中无人的空子行窃。外出期间,能够显示姓名、身份证号的车票、护照、飞机票等不要“晒”。

对于女性来说,贵重饰品、名牌包等少“晒”为宜,莫让他人掌握自己单独外出的有关信息。

外出购物、旅游、驾车,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人群拥挤、道路堵塞、发生交通事故等。这类信息在不掌握真实情况前不盲目散布、转发,不然可能会引发恐慌,或被编造成谣言转发、扩散,产生负面效应。

对于自己在情感、工作上的问题,牢骚、抱怨类信息也应少发,既容易引起不怀好意的人注意,也有损人际关系。

【这些尽量不要晒】

晒娃有风险

漫画

在你的朋友圈中,一定少不了晒娃狂魔的身影。频繁地把自己孩子的照片晒出来,然后收获点赞,成为很多父母乐此不疲的事。近日,葡萄牙埃武拉地方法院要求一对夫妇不得在社交网络上披露其12岁女儿的照片。这则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认为,父母晒娃的行为可以理解,但孩子的隐私也需要保护。

事件中法官表示,子女并不是父母的所属物品,他们也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对自己照片的使用。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对于儿童安全的保护。近年来社交网络发展迅猛,信息和图片的发布很容易让不法分子在网上寻找并锁定目标,因而父母们不应在网上透露孩子的身份信息和经常出入的场所。

警方案例:

辣妈朋友圈晒萌娃 孩子被领走

将孩子的萌照、童言趣事通过微信微博和好友一起分享,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父母的习惯。殊不知,这种习惯会在无意中泄露孩子的信息,甚至将他们置于危险之中。

近日,外地警方做了一个实验,把总爱用微信晒萌娃的妈妈吓哭了。

镜头一:警方扮成骗子,在某商场餐饮区守株待兔。

镜头二:母女就餐后自拍晒颜值。紧接着,妈妈说出去一下很快回来。临走前,妈妈那是千叮咛万嘱咐呀,萌娃也非常听话地答应了。

镜头三:警方扮成的骗子非常准确地叫出了萌娃的名字!还叫出了萌娃妈妈的名字!并用自己的手机给萌娃看她与妈妈刚刚拍的照片!最后,在获取了萌娃的信任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萌娃带走!

在现实中,很多骗子都与被害人素不相识,如何能将孩子和妈妈的名字叫出来?还能有两人的照片呢?原因就在于,爱晒孩子的家长没有关掉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骗子就是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来成功获取被害者信息的。

沈阳皇姑公安分局介绍,浙江一女士的孙女就碰到一陌生人搭讪,称见过她照片,也能叫出名字,还说带她找妈妈,幸好被及时发现。

在网上晒孩子萌照,很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中小学生已开启寒假,有机会更多地接触社会。在孩子远离视线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安全不无担心。

怎样安全晒娃

不要用孩子照片作为头像,更不要透露孩子的名字、生日、幼儿园、常去的地方等等。当然了,相对应地,也不要透露你所从事的工作、单位。

不妨限制一个分享的范围,以分组的形式给亲人和一些有孩子的朋友看的。尽量少在网上挂孩子的照片,也别把孩子当成艺术品似的炫耀,好东西自己留着欣赏就好了。

很多网友在qq、微信、微博上使用的是同一个ID,而且这个ID 名字往往是特殊的,以避免和别人重复。如此一来,就好像给自己设定一个网络身份证,别人找到你,那还不是易如反掌?所以要尽量选用一些常用的词汇作为ID。

分享控忍不住分享?不要晒海量宝宝萌照了,尝试制造电子相册,发给亲密的朋友分享即可。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