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策划】春节红包看清抢 春节信息一览(5)

2016-02-06 11:22 千龙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安全是王道,专业查杀欺诈红包

抢得快只是基本功能,官方版抢红包神器主打安全“手速”,抢得安全才是终极目标。

不久前,北京、河南、湖北和江西等各地公安都出了《春节临近,这6类微信红包千万别碰》的警示。因为,一些不法分子炮制出红包病毒、红包钓鱼和红包欺诈等犯罪手段,让原本喜庆的红包也变得不安全起来。

为此,阿里钱盾-红包神器特别上线了欺诈红包专杀功能,一旦发现不安全的红包,系统将立即作出反应。比如,收到红包诈骗短信,阿里钱盾能够立刻识别,并弹窗提醒用户注意;如果用户通过手机默认浏览器或Chrome浏览器打开任何钓鱼链接,阿里钱盾可以实时拦截;假如用户不慎安装木马,阿里钱盾也会立刻弹窗提醒并引导卸载。

看了这么多的抢红包攻略,接下来我们也来做个小调查看看广大网民是怎么过春节的:

制图/麦宇恒

制图/麦宇恒

自从去年春节兴起手机抢红包潮流后,网上拜年和电子红包成为春节习俗中不可忽视的元素。许多人还没到过年就天天捧着手机抢红包。对于春节期间玩手机、抢红包,哪些人最热衷?大家都有什么要说的?据羊晚华工中大·智慧信息数据协同创新团队推出的《家·爱——2016年度春节指数蓝皮书》数据显示,46%的被调查者对家人春节期间频繁使用手机持“无所谓”的态度。58%的人表示会用手机发红包。近六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猴年春节一定会抢红包。

玩手机

别太频繁,有人会反感

2015年春节曾出现过家庭聚餐儿孙全玩手机、老人摔盘离席的新闻。本次蓝皮书中关于“对家人春节期间频繁使用手机持何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46%的被调查者对家人春节期间频繁使用手机持“无所谓”的态度。选择“与其通过手机互动交流”和“效仿其行为,也开始玩手机”的人数比例均为20%,此外,也有1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比较生气,但是会选择体谅和容忍”,只有4%的被调查者会非常生气并加以阻止。

如果让你“春节期间完全离开网络”,你受得了吗?25%的被调查者认为会“比较难受”,14%的被调查者表示“已经无法适应没有网络的生活”;34%的被调查者持无所谓态度。而表示“更开心,有更多时间陪家人”的比例也有19%。还有8%的人尚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抢红包

“互联网一代”最积极

在针对被调查者而设计的“最常用的三项手机服务”分别是什么时,“拜年祝福”、“发红包”和“订票”占比前三,比例分别为80%、58%和42%。

不同年龄层参与手机“抢红包”的热情大不相同。作为在较小的年纪就接触互联网的“90后”,这个年龄段的人手机抢红包的意愿最为强烈,其“肯定会”和“可能会”的比例分别为66%和16%,均高于其他年龄层次的被调查者,合计82%;“80后”次之,合计倾向抢红包的比例为74%。6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手机抢红包的参与热情最低,仅为13%,其中近60%表示肯定不会抢红包。

除了抢红包,还有发红包,成年人作为发红包大军的“主力”,也分化成不同的“阵营”。46-60岁的被调查者最青睐电子红包,其选择“电子红包”的比例为37%,略高于选择实体红包的比例。60岁以上的老年被调查者使用电子红包的比例最低,仅有20%;而选择使用实体红包的比例为53%。

愿望单

“80后”渴望新年能买房

除了大数据和问卷调查这些定量研究方法之外,羊晚华工中大·智慧信息数据协同创新团队还采用了访谈这种定性调查方法,以了解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对于春节、过年、家的看法,了解他们对于新年的期望。

结果显示,“00后”因学业负担太重,与母亲存在沟通障碍。“作业太多”是其2015年最不开心的事情之一,他们的新年愿望之一是“少点作业”,与此同时,“考得好”也是其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其同样期望2016年“学习进步”。另外,让“00后”最不开心的还有“与父母的冲突”, “不再被爸妈骂”也是他们的新年愿望之一。

对于“90后”而言,“不再迷茫”、“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赚更多钱”是其新年最想实现的愿望。“80后”工作压力大,最渴望对亲朋好友和伴侣的关怀。他们的新年愿望包括“工作顺心”、“买房”,“老婆对我温柔”、“举行老同学聚会”等。

当然在我们尽情抢红包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亲情,适当多陪一下家人也学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距离春节只有几天的时间,阿里巴巴与腾讯的红包大战已经白热化。

除了“五福红包”外,支付宝今年斥重金与央视春晚合作,试图收复在红包领域的“失地”。微信也延续着自己的强势表现。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32.7亿次,其中除夕当天超过10亿次。而据预计,今年春节微信红包收发次数将突破百亿次。

事实上,2016年的红包布局早已开始。此前,微信在朋友圈短暂推出“发红包看照片”功能和“摇一摇红包”活动,就是为春节红包高峰设置的压力测试。几乎同期,支付宝也进行了数次抢红包的“演习”。

归根结底,抢红包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目的还是吸引和留住用户。不过,作为社交平台的微信更希望借红包绑住用户的银行卡,在更多的场景支付领域开疆辟地;而作为支付平台的支付宝,更侧重于切入社交领域,以提高用户的依赖性,围绕支付宝打造生活圈。

两年前悄然诞生的抢红包,无心插柳般地改变了数亿中国人的春节生活。边看春晚、边抢红包,迅速成为喜闻乐见的“新民俗”。

你未唱罢我已登场

在微信拜年和手机红包席卷全国之时,“大明湖畔”(隐喻“昔日风光”)的短信似乎已经逐渐被遗忘了。从2013年开始,短信拜年数量进入负增长。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去年除夕当天手机短信发送量约82亿条,比2014年下降了25%。不出意外,今年这一数字还会继续降低,甚至有被“腰斩”的可能。显赫一时的手机短信在“拜年江湖”独领风骚只有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短信如“秋扇”被捐,微信拜年与手机红包又能坚持多久?接下来独领风骚的会是“那啥”?

暂且搁置疑问,不妨看看是什么影响着新媒体与春节的互动历史。

技术因素是显而易见的。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以短信为主的拜年方式,正如短信曾取代过的电话、口头拜年。2015年,与除夕短信量下降并行的,是移动数据流量的“暴涨”。尤其是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今年的除夕数据流量极有可能翻番。

社交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紧密和频繁。而从电脑到手机,从短信到微信,交往的方式更加丰富。因此,手机红包的风靡,与其说是无中生有,不如说是追随社交方式进化顺势而生。

由新媒体迭代而产生的新产品、新技术,本身就带有特殊的文化印记,一旦与春节的习俗结合,就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从而为传统民俗增加新的意义。

未来蕴含无限可能

可以想见,手机红包仍将在春节期间保持较高的热度和增长率。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未来,新媒体将如何进一步地与春节习俗融合,创造出更有趣的新形态?

立足于春节场景的创新和拓展仍将是主要的战场。此前,新媒体已经改变了拜年、发红包、买年货等习俗的呈现方式。那么,在放鞭炮、对春联、看春晚等传统活动中,新媒体能否寻找到新的空间?例如,短视频有望在近年迎来爆发,如果与拜年、春晚结合,有可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这些美好的畅想若要实现,离不开技术革新的支撑。如果说智能手机的作用已经趋于饱和,那么进入爆发元年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否能为春节带来更炫酷的元素,从而使“抢”红包、“现场”看春晚成为可能?

不过,再大的“脑洞”也必须立足于传统的春节文化之上。新媒体之于春节的作用,并非颠覆,而是锦上添花。如何让亲情的团聚更加温暖,让祝福的传递更加真诚,才是新媒体需要解决的最大痛点。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