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新】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球第二 解读“独角兽企业”(2)

2016-03-01 13:42 千龙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shhlyp2016030102

2015:独角兽之年

2015年是独角兽之年。

Spoke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独角兽公司的发展需要优秀的点子、强大的执行力和良好的时机。平均来看,这些公司完成了9500万美元的融资,才发展成为独角兽。从历史角度看,6年时间不算太长,但这也并非一蹴而就。

关于独角兽的快速兴起,还有另一些因素值得讨论。

2015年的投资环境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一年,市场上的利率非常低,许多机构都在投入资本,而投资人往往能获得有利的投资退出条款。这使得风险投资变得像银行贷款一样简单,并促使许多公司的估值大幅上升。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业务基本面和未来前景无法支撑这样的高估值。

因此,对于新兴的科技行业独角兽,我们应当持谨慎的态度。2016年,这些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受到压力。

另一方面,完全抛弃独角兽的概念也是不明智的。值得注意的一大趋势在于,基于移动技术的科技公司增长速度要比我们以往所见的其他公司更快。

有一点很清楚:更大的投资带来了更大的回报。

到目前为止,独角兽整体的投资回报率为7倍,而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投资回报率高达10倍。

谁在投资独角兽?

这是全球最顶级的投资公司,几乎所有这些公司都来自美国。红杉资本投资了37家独角兽公司,Accel投资了29家,而安德森-霍洛维茨投资了28家。

凯西斯表示:“以独角兽的估值进行投资很有风险,有30%的投资退出最终低于独角兽的水平。然而通过对投资组合的管理,总体的投资回报率相对稳定,每年为78%。”

创业后期的投资者主要是传统投资公司,例如高盛、T.RowePrice、Wellington Management和IVP,而企业投资者则主要是谷歌、软银和阿里巴巴。

“独角兽”在哪儿?

那么下一个独角兽会出现在哪个行业呢?“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将诞生在智能硬件行业。”赛伯乐投资集团高级合伙人张俊态度鲜明。

作为中国电子学会委员、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协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常常穿梭于中国和美国硅谷的投资人,张俊认为现在有两个小的风口:一个是医药,一个是生物。“但是,我最看好IOT这块。”他透露,他们正在准备设立一个做早期投资的中欧平行基金,主要投物联网和智能硬件。“我说的这个智能硬件是广义的智能硬件。”张俊说,按照硅谷的定义,他所指的智能硬件涵盖了可穿戴式设备、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机器人、3D打印、车联网、无人机……几乎是物联网现在落地的东西。

现在投资界热议的机器人、汽车电子、移动医疗等,在张俊看来,这些都是智能硬件20多个分支中的一个。“今年的CES最热的有两个,一个是VR(虚拟现实),一个就是无人机。那么,整个智能硬件行业,其实就是下一个风口,就是物联网能够落地的一些产品。”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