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关于VR头盔的简单科普,你也可以看作是一份助你败家有方的导购指南。
Oculus Rift和HTC Vive上市日期迫近,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诸多手机品牌和资本血洗过后的创业公司也随之快速调转了创业方向,从所谓的智能手环和手表跳脱到了VR的浪潮之中,于是我们看到了和当初手环、手表上似曾相识的场景——全世界都在做VR头盔,乐视、暴风影音等等一拥而上。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可选范围的增大反倒刺激着一部分人的选择障碍症复发。而其实在如此多的VR头盔中,也的确能分出个三六九等。
乞丐版的VR——Google Cardboard
Cardboard是Google为了普及虚拟现实推出的一款纸板制作的VR头盔,在2014年Google I/O大会上做为礼物赠送给与会的开发者。整个Cardboard以硬纸板为材料,另有双凸透镜、磁石、魔力贴、橡皮筋等部件,可以轻松组装完成,成本低廉。2015年的Google I/O上,Cardboard也获得了更新,Google同期公布了第二代Cardboard的详细参数细节和制作技巧,所以你自己动手就可以制作出一台这样的VR设备。
对应着硬件产品,Google推出了Cardboard、Cardboard Camera。前者更像是一个VR应用商店,内含已安装的VR app以及应用推荐,后者则是一个在手机端拍摄虚拟现实内容的相机app,和Google原生相机应用自带的球形照片Photo Sphere有些类似。打开相应app,插入手机就能体验到乞丐版的VR。目前在Google Play商店已经有多款游戏可选,比如Titans of Space、Deep Space Battle,最简单的应用便是观看全景照片、视频。
这几乎是最入门的VR体验了,成本摆在这里,你也不能够奢望太多。但是已经足够你去了解VR基本的工作原理,无论是游戏还是视频,手机端被分成左右两个多边形畸变的画面,通过Cardboard的透镜把畸变画面还原成正常比例的影像。类似的设备在Google官网和万能的某宝上都有售,价格在人民币几十到上百元不等。
温饱水平——Gear VR
这一类是产品比较集中的区间。其中体验最好的莫过于三星的Gear VR,基本原理与简陋的Cardboard类似,但内部集成了额外的传感器,比如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的佩戴姿势,可调节屈光度,另外在头盔一侧加入触控区域方便在头戴模式下的操作,整体的佩戴舒适度也要明显优于Cardboard。
它与Oculus的合作也给产品的品质提供了某种形式的背书,三星负责硬件的制造,被社交巨头Facebook收购的Oculus负责软件和内容部分,配合着三星Galaxy S6和Note系列手机的2K屏幕,在画面精细度和延迟上都有不错的效果。
在三星之后,陆续有其他手机品牌推出相近的产品。上月举办的MWC 2016上,LG成了最新一个加入的品牌,推出360 VR头显设备,其构造和工作原理与三星的Gear VR并无多大差异,同样需要配合最新的LG G5来使用。对于人类的下一个计算平台,国内品牌也没有缺席,比如擅长造势的乐视,以及设计、体验见长的锤子科技。VR的局面也许会比当初的可穿戴设备更热闹,但其技术投入、内容建设的难度也更大。
这类设备的价格在千元左右,以现在销量最高的Gear VR为例,国内售价在1500元左右,而在国外的一些推广中,预定Galaxy S7/S7 edge新品便可获赠一台Gear VR。
想以这种方式体验VR的成本则是一部高端Android旗舰外加一台VR头盔的价格,在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体验上都能取得折中的效果,前提是你选对了产品。